發布時間:2025-04-29 13:54 信息來源:洪江市洗馬鄉政府
一、位置與面積
洗馬鄉位于東經110°25′57″~110°31′27″,北緯27°15′35″~27°21′37″。市境東部,距市政府駐地黔城鎮東北方向直線距離63.2公里,雪峰山東麓,東接溆浦黃茅園鎮,南接洞口縣渣坪鄉,西鄰塘灣鎮及雪峰山國家森林公園,北與溆浦縣黃茅園鎮接壤。轄區南北長11.05公里,東西寬9.1公里。總面積66.76平方公里。
2024年,全鄉轄稠樹腳村、巖背后村、洪家沖村、老樹溪村、三角溪村、古樓坪村、洗馬潭村、花柳坪村、中和村、甘田沖村、鐵山溪村。計11個村、131個村民小組。有戶數6003戶16293人,常住人口9831人。
地形以山地為主,地勢東西高,南北低,其間夾有以平溪河為中線的南北走向的狹長田壟。境內已探明地下礦藏有煤炭、硫礦、花崗巖等。屬資水水系。支流有巖背后溪、黃泥洞溪、木蘭溪、大泥溪等。最大溪流為平溪,自東北至西南流經巖背后、老樹溪、洗馬潭、中和等村,全長8公里,流域面積66平方公里,年均流量15立方米/秒。
滬昆高速公路溆浦連接線貫通全境,距離滬昆高速公路出口12公里。241國道縱貫南北,所有各村都通水泥公路,104個村民小組全部通公路,其中80%的村民小組實現水泥硬化。已經安裝太陽能路燈800余盞。
二、名稱的由來
相傳三國時期,諸葛亮率軍隊入川時途經此地,因人困馬乏在潭邊停下,扎營休息。人馬經過潭水洗滌后,都顯得神采奕奕,諸葛亮不禁隨口吟詩“悉心煉志,馬背行軍”,并在此駐軍數月,又幫當地老百姓架橋,人們為了紀念這位偉人就把此地稱為洗馬潭,一直沿用至今,約有一千八百多年的歷史。
三、建制的沿革
民國初改為太平鄉,1949年10月屬黔陽縣二區,1955年改屬黔陽縣雪峰區,1956年6月建洗馬鄉,1958年公社化時與塘灣鄉合并,公社駐地塘灣,社名洗馬人民公社。1961年調整公社體制時與塘灣分開,成立洗馬人民公社。1984年3月撤銷公社體制,成立洗馬鄉人民政府。
四、行政區劃分
2016年經建制村合并,現全鄉轄稠樹腳、巖背后、洪家沖、洗馬潭、花柳坪、老樹溪、三角溪、古樓坪、中和、甘田沖、鐵山溪等11個行政村,131個村民小組,共6003戶16293人,常住人口以易姓、周姓、肖姓三姓為主,其中易姓人家占比最高。
五、環境與資源
洗馬境內崇山峻嶺、谷深坡陡,東西群山對峙,南北走向為狹長山谷。資江源頭——平溪河流經全境,有5個村的村民居住在平溪河兩岸,全長8千米,流域面積66平方千米,平均流量15立方米/秒,其余6個村村民居住在平溪河支流的小山谷里,主要支流有巖背后溪、黃泥洞溪、木蘭溪、大泥溪等。最高點一腳踏三縣,海拔1329米,最低點八角田,海拔533米,鄉政府駐地洗馬潭,海拔546米。年最高氣溫38.5℃,最低氣溫零下5℃,境內已探明地下礦藏有煤炭、硫礦、花崗巖等。經過多年植樹造林保護,現洗馬共有林地面積67274.9公頃,其中退耕還林3088畝,生態公益林19275.2畝。
六、面臨的問題
洗馬鄉發展還面臨不少困難:一是經濟質效不高,農業產業化程度不高,工業和服務業基礎薄弱,抗風險能力不足。二是基礎設施待加強,山區交通瓶頸制約發展,農田水利設施亟待升級。三是人才短缺問題突出,專業技術人才匱乏,鄉、村干部服務“三農”能力有待加強。四是生態保護壓力大,農村面源污染治理任務艱巨,生態修復任重道遠。五是公共服務短板明顯,教育、醫療資源不足,社會保障體系需進一步完善。
【條目】
一、黨建引領是鄉村振興的“紅色引擎”。
稠樹腳村充分發揮村支兩委戰斗堡壘作用,以村集體經濟發展為突破口,走出一條特色產業振興之路。村黨支部書記主動擔當,帶領村支兩委成員深入調研本村土壤、氣候條件,結合市場需求,錨定脆柿種植產業。通過積極向上級爭取政策支持和項目資金,順利建成80畝脆柿種植基地。為進一步擴大產業規模、提升經濟效益,村支兩委持續發力,規劃將脆柿基地規模擴展至110畝以上。在推進過程中,黨員干部帶頭流轉土地、協調矛盾,主動學習先進種植技術,組織村民開展技能培訓,用實際行動激發群眾參與熱情。如今,脆柿基地不僅成為村集體經濟新的增長點,更成為村民增收致富的希望所在,生動詮釋了黨建引領鄉村產業發展的強大動能。
二、文化振興促旅游
洗馬鄉擁有全國傳統古村落古樓坪村、湖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雪峰斷頸龍舞、易圖境畫苑、易孔昭舊居、易氏祠堂建筑群等一大批文化旅游資源,是全省群眾文化之鄉。2016年洗馬鄉古樓坪村被評為“全國第四批傳統古村落”;2018年投入資金300萬,修建300米進村道路、道路指示牌及易孔昭故居。該鄉主動融入洪江市雪峰山旅游線路,以雪峰山國家森林公園后大門為定位,全面加快保護和開發。現在進行古村落的一期保護開發項目,已完成進村道路擴寬和易孔昭舊居的修繕工程等。近年來,洗馬鄉提出以美景(環境)、美食(特色飲食)、美人(人文)為導向,做好宣傳,講好故事。洗馬鄉歷史悠久,生態優美,文化底蘊深厚。洗馬的鍋面、牛血湯、紅薯干等位列洪江市“十大小吃”;國內著名花鳥畫家易圖境老先生正是洗馬鄉花柳坪人;洗馬鄉的群眾文化活動內容豐富,每年的重陽節、春節,各村都會舉辦文化活動……圍繞這些特色文化旅游資源優勢,推動旅游與特色文化、優勢產業的融合發展,實施“旅游+”模式,在旅游開發中加強工農融合、文化帶動、生態返利,實現各村集群式發展。謀劃古樓坪、花柳坪、巖背后“歷史人文游”,洗馬潭、中和“農業觀光游”、洪家沖、鐵山溪“果品采摘游”、稠樹腳、甘田沖“休閑養生游”,老樹溪、三角溪“民俗風情游”五大板塊,構筑全域旅游新格局。同時,計劃建成一批精品民宿,讓游客不僅能來,還能留下來。2 024年春節期間洗馬鄉以“舞動洗馬潭,點亮新洪江”為主題,參照“村超”形式隆重舉辦“雪峰斷頸龍”舞龍比賽,同時開展鬧龍燈和傳統禮儀、特色小吃、地方戲曲、古村古街等展示展演,使優秀傳統文化得到更好的傳承和發揚。并以此為契機,著力推出具有洗馬特色的“雪峰斷頸龍”之鄉、秀才之鄉、禮儀之鄉、美食之鄉、長壽之鄉等品牌和名片,有效推動當地政治、經濟、文化、生態等方面的建設和發展。
三、吉喔喔生態養殖專業合作社
吉喔喔生態養殖專業合作社坐落在風景秀麗,生態優美的洪江市洗馬鄉大塘村海拔800米的虎形山。2014年由返鄉創業人郭小敬、易永強帶領周邊實干青年籌建。2015年5月經洪江市農村經濟管理局批準,并于10月,由洪江市畜牧水產管理局通過檢驗合格頒發《動物防疫條件合格證》。2016年完成“吉喔喔”商標注冊,從此開啟了合作社規范化,標準化,品牌化的成長之路。目前養殖面積500余畝,其中有180余畝金秋梨,110余畝太子參;欄舍面積2000平方米,土雞存欄5萬只,年出欄10萬只;懷化土雞專賣店6個,銷售點11個,與懷化世紀華聯達成長期戰略合作伙伴;現有固定員工20人,流動員工每年2000人/次,帶動貧困戶共20多戶100多人脫貧致富。創始人郭小敬夫妻表示未來5年內將加大研發創新,完善吉喔喔月子雞品牌體系,完善原種—養殖—加工—銷售—配送產業鏈系統。落實一線城市實體體驗店,品牌邁上一個臺階,成為國內知名的原種雞品牌領導者。
四、2024年繼續在洪江市推廣學習洗馬鄉鄉村振興工作“企業+扶貧車間+貧困戶”模式經驗做法
洗馬鄉引領小微企業及專業合作社積極參與鄉村振興工作,鼓勵易稼坊蔬菜種植合作社,解決貧困戶就業崗位20多個,為脫貧戶增收15萬元。易稼坊的健康發展有效解決了當地農產品的銷售問題,提升了紅薯市場價值,由每公斤0.6元提高到1.5元,2020年收購量達20余萬公斤,直接創收20余萬元。
【特色亮點工作】
2024年,洗馬鄉高標準農田建設任務艱巨卻成果斐然。全鄉共建設高標準農田4730畝,占全市建設面積的50%,投資金額達1069萬元,惠及6個村。項目共新建機耕道42條16870米;機耕道防護坎12處2502米;機耕橋17座;像一條條脈絡貫穿田間,為農業機械化作業鋪設道路;修建溝渠59條14941米,清澈的水流如靈動的絲帶,潤澤著每一寸土地;建成攔水壩15座,有效調節水資源,保障農田灌溉。因項目建設效果顯著,得到上級部門高度認可,決定追加208萬元專項資金用于機耕道防護坎修建,該項目正處于緊張的招投標階段。同時,鑒于洗馬鄉在高標準農田建設方面的突出表現,又新增洪家沖、鐵山溪兩個村納入建設范圍,投資額220萬元,計劃建設1000畝,該項目已于2024年12月動工。
【大事記】
一、雜交水稻制種
農村改革40年來,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我鄉農業農村發生了深刻變化,取得了歷史性成就。作為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先生的第二故鄉,我市與中國水稻文化有著頗為深厚的淵源,洗馬鄉作為全市水稻種植的重要基地,更是秉承了袁隆平先生特別能吃苦,特別能鉆研,特別能堅持的精神,致力將水稻制種產業打造為洗馬鄉的重要標簽。2018年7月份,洪江市農業農村局對洗馬鄉雜交水稻制種現有規模進行了系統規劃和布局,確定了千畝核心示范區域,村民種植積極性再次提高。雜交水稻制種2020年實現產量242噸,產值1850萬元,繼續帶動村民勞動致富。目前,洗馬鄉已經逐步形成了雜交水稻制種1600余畝的高效農業生產格局。
二、人物
(一)長壽之鄉——百歲老人
洗馬鄉是省級環境優美鄉鎮,也是遠近聞名的“長壽之鄉”。這里青山綠水,氣候宜人,森林覆蓋率達62%。洗馬鄉現有百歲老人兩人,洗馬潭的易圖勛、王愛和。洗馬鄉尊老、愛老、助老的社會氛圍濃厚,年內按照市民政局的要求,對60歲以上的老人進行登記造冊,現全鄉高齡老人約490人。對80歲以上高齡老人按20元/(人·月)的標準、90歲以上的高齡老人按50元/(人·月)的標準進行了打卡發放、百歲老人按500元/(人·月)的標準進行了到戶發放,并完善了老樹溪村、洪家沖村兩個老年活動中心示范點。
(二)鄉醫——李曉正
李曉正,湖南省洪江市洗馬鄉花柳坪村醫生。“尋找最美鄉村醫生”大型公益活動于2013年1月12日正式揭曉,李曉正被推選為“特別關注鄉村醫生”。2013年1月9日國務院副總理李克強親切接見。被評選為2012年度懷化“十大新聞人物”。
李曉正,從醫41年,始終把老百姓的健康當作自己的事,給80歲以上老人免費治病,70歲以上的老人看病只收成本費。同時,他熱心幫助關愛留守老人和孩子,深受當地老百姓的愛戴,被稱為他們的“健康守護神”。
“尋找最美鄉村醫生”大型公益活動于2012年10月22日在北京正式啟動。洪江市推薦的“全國最美鄉村醫生”候選人李曉正受到了央視記者的關注。他們一行專程從北京趕到洪江市,對鄉村醫生李曉正進行為期五天的跟蹤拍攝,已于2012年12月2日結束。李曉正事跡報道將在中央一套和新聞頻道播出。
(三)畫家——易圖境
易圖境,字森庭,湖南黔陽縣(今洪江市)人,1921年5月——2022年7月1日,著名花鳥畫家。曾是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懷化學院教授、湖南師范大學藝術學院、湖南科技大學、中南大學客座教授、湖南書畫研究院特聘畫師、湖南九歌書畫院院長。易圖境從事國畫研究創作八十余年,作品筆墨厚重,質樸自然,情趣萬千。在藝術創作中,大膽嘗試用濃重的色彩表現對象,開創了中國畫焦墨重彩畫風的先河。著名畫家黃永玉、湯文選、李世南、陳白一,美術評論家薛永年、劉勃舒、王魯湘、程大利、周韶華等先生對易圖境的藝術成就給予了高度評價。2014年,易圖境出版《中國近現代名家畫集—易圖境》,其作品被中國美術館收藏。其藝術傳略被載入《中國美術家人名大辭典》《當代國畫家大辭典》《中國新聞人物》等專業辭典。
洪江市雪峰山下美麗的小山村—花柳坪村,是易圖境的故鄉。喜歡畫畫,還喜歡收藏美術作品的父親影響了易圖境的一生,促使他走上了繪畫藝術之路。易圖境先后就讀于華中高等藝術專科學校和武昌藝術專科學校,師從我國著名畫家陳國釗等前輩藝術家。
2008年,懷化學院始建易圖境美術館。建館以來,易圖境已經將他的170幅大寫意花鳥、山水畫精品及20個繪畫瓷瓶無償捐獻給了懷化學院,為我國高等院校的藝術教育事業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享譽中國美術界,其大寫意花鳥畫作品已經深得五湖四海、萬千百姓的喜愛,可盛名之下,他依然樸實自然如一平凡老人。
三、“甜甜的洪江”網絡歌曲創作
2020年初,洪江市委宣傳部、洪江市委網信辦、洪江市稅務局主辦了“甜甜的洪江”網絡歌曲創作大賽,經過網絡投票、大眾評審、專家評審三輪環節綜合評審,由洗馬鄉干部職工自編自導自創曲目《洗馬潭》榮獲銅獎,詞作者唐建平,洗馬鄉黨委書記;詞作者易慧姣,洗馬鄉政府干部;曲作者吳俊成,2012年-2015年洗馬鄉大學生村官,現在懷化市鶴城區黃金坳鎮政府工作;演唱者楊俊,2013年-2015年洗馬鄉政府干部,現在洪江市委辦工作;視頻制作唐耀洲,洗馬鄉政府干部。這是一群在洪江市洗馬鄉工作、工作過的年輕人懷著對洪江市、洗馬鄉濃濃的愛和情懷所創作的歌曲。其詞曲古風翩然、曲韻優雅,生動演繹洗馬鄉的千年歲月和如畫美景。激發了民眾對家鄉的熱愛,凝聚了民心,唱響了主旋律和正能量,得到了市委宣傳部的大力推介,并在“學習強國”平臺上發布,社會反響持久而熱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