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家里3畝多地零散分布,自己種著費力,荒著可惜?,F在流轉給合作社,不僅每年能拿穩定租金,我還能在基地打工,一個月又多2000多元收入!”近日,中方縣中方鎮陳家灣村農戶曾慶銀拿著剛到賬的土地流轉金,臉上笑開了花。如今在該縣,越來越多農民通過承包地“三權分置”改革實現增收。
作為農村改革的核心內容,中方縣堅持“落實集體所有權、穩定農戶承包權、放活土地經營權”方向,全面落實第二輪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長30年政策,持續深化承包地“三權分置”改革。通過搭建產權交易平臺、培育新型經營主體、創新利益聯結機制,有效盤活土地資源,為鄉村振興注入新動能。
為破解土地細碎化難題,中方縣建成縣、鄉鎮、村三級農村產權交易服務體系,規范集體資產資源流轉程序,確保土地流轉有序、權益有保障。在袁家鎮袁家村,村“兩委”通過集中流轉80余畝荒田,統一規劃種植玉米等作物,實現“荒田”變“良田”。該縣還積極推廣“小田并大田”經驗,推動土地“小并大、短并長、彎變直”,為機械化作業和規模化經營創造條件。
改革深化為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發展帶來機遇。中方縣圍繞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和農業企業成長需求,提供資金、技術、市場等全方位支持。在油茶產業領域,通過深化林地“三權分置”改革,全縣已培育油茶專業合作社3家、精深加工企業6家,新造油茶林7.5萬畝,改造低產林21.39萬畝,年產茶油1.2萬余噸,年產值達14億元。
“三權分置政策讓土地經營權穩定可控,我們才敢投入500多萬元發展規模化種植?!敝蟹娇h瑞源生態農業專業油茶合作社負責人周造元介紹,該社通過“合作社+基地+農戶”模式,帶動3萬多名林農增收,實現企業與農民雙贏。
農民的獲得感是改革成效的重要體現。中方縣通過股份合作、保底收購、務工增收等多元機制,讓農戶深度參與產業發展、共享改革紅利。越來越多的農民在獲得土地流轉租金的同時,通過外出務工或本地就業拓寬收入渠道。
“土地流轉金每年每畝300元,在農業公司基地打工月薪4500元,加上年底分紅,一年收入超5萬元!”中方鎮陳家灣村農戶曾慶良說。據統計,目前全縣累計流轉承包地(含林地)超30萬畝,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200余家,土地適度規模經營率顯著提升。
中方縣農村經營服務站站長廖明囡表示,“十五五”時期將繼續鞏固深化“三權分置”改革成果,完善農村產權交易服務體系,健全土地流轉風險防控機制,優化新型經營主體培育政策,讓土地資源發揮更大效益,為鄉村振興提供堅實支撐。
(肖文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