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4-03-22 10:51 信息來源:洪江市政府辦公室
為加快培育壯大經營主體,持續增強市場發展活力,引導經營主體提振信心,鞏固提升經濟社會發展追趕勢頭,推動我市經營主體多生成、快成長、早做強,實現經營主體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制定本實施方案。
一、工作目標
切實增強經濟活力、改善社會預期、提振發展信心,深入實施主體強身行動,促進經營主體高質量發展。加快推進“4+N”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到2024年末,全市經營主體結構更加優化,各類優質經營主體實現平穩較快增長。實有經營主體達到30951戶以上,其中企業達到5622戶以上;規模以上農產品加工企業達14戶、規模以上建筑業企業達10戶、規模以上服務業企業達6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新增11戶、限額以上商貿流通企業新增6戶、省級及以上專精特新中小企業新增4戶以上、“個轉企”新增24戶,高新技術企業突破25家、外貿實績企業突破9戶。
二、工作任務
(一)實施經營主體梯度培育計劃。強化平臺、項目、金融、要素保障。實施“新增規模工業企業”行動、企業上市“金芙蓉”躍升行動及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倍增工程。大力推動“個轉企、企升規、規改股、股上市”,新增市場主體2052戶(其中企業新增705戶),“個轉企”新增24戶。(發改局、工信局、農業農村局、住房和城鄉建設局、科技局、市場監督管理局、統計局、財稅金融事務中心等相關部門和各鄉鎮按職責分工負責)
(二)提升企業鏈式發展水平。堅持“鏈主、鏈長、鏈生態”協同發展,圍繞“4x4”現代化產業體系,不斷完善“5+N”現代化產業體系產業鏈專班工作機制,緊扣產業鏈堵點卡點精準提升招商引資質效,針對性做好用工、用能、用地、融資等要素保障。重點發展新型顯示、箱包皮具、中醫藥三大特色產業集群,積極推動優勢企業向專精特新、單項冠軍方向發展,著力構建上下配套、主配協同、集聚發展的良好生態,支撐產業競爭實力整體提升。(發改局、工信局牽頭)
(三)支持科技型企業創新發展。支持企業申報實施科技項目,建設研發機構和孵化載體,加快高新技術企業和科技型中小企業成長,高新技術企業突破25家。支持企業引進高層次科技創新人才(團隊),加大對企業中青年科技創新領軍人才、重點領域創新團隊的培育和支持,鼓勵更多科技人員在企業轉化應用科技成果。(科技局牽頭)
(四)支持外資外貿企業發展。加快構建縱向統籌謀招商、橫向協同抓招商、多樣形式促招商的大招商格局,持續加強生產型外貿企業和優質貿易型企業的培育招引,優化提升外資外貿公共服務水平,培育壯大外資外貿經營主體。(商務局牽頭)
(五)大力推動湘商回歸。配合做好第十一屆全球湘商大會,搶抓春節、清明、中秋等黃金時間節點,廣泛開展“湘商回歸”系列對接活動,重點在珠三角、長三角、周邊江西區、省內長株潭邵懷等區域分別舉辦“湘商回歸”懇談會系列活動。力爭全年湘商回洪投資新注冊企業7家以上,湘商回洪投資到位資金增長40%以上。(工商聯、商務局等相關部門按職責分工負責)
(六)加快知識產權強市建設。大力推進知識產權促進行動,加強知識產權保護體系建設。健全行政保護體系,爭創專利侵權糾紛行政裁決示范試點,力爭專利糾紛行政裁決(調解)案件辦結率年增長率達10%以上。開展知識產權執法、專利轉化運用專項行動。提升知識產權質押融資質效,質押融資金額達1000萬元以上,加強知識產權密集型產業培育,接受專利轉讓許可的中小企業數量年度增幅10%以上,參與專利轉移轉化的中小企業數量超過10家,促進高價值專利創造和高效轉化運用。開展商標品牌價值提升行動,地理標志使用率達70%以上。(市市場監督管理局牽頭)
(七)持續推進返鄉創業。大力開展返鄉創業主體培育行動,2024年新增10個以上返鄉創業主體。依托農村實用人才帶頭人培訓、鄉村產業振興“頭雁”培育、高素質農民培育工程、“農廣助農”產業領軍人才培訓、“三農”干部走出去培訓等項目,有針對性地培育返鄉創業人才,全年培訓各類返鄉創業人才50人次以上。綜合認定一批返鄉創業園區、孵化基地和服務指導站。積極組織參加“鄉村追夢人”三湘行宣傳推介活動,講好返鄉創業故事,傳播返鄉創業聲音,進一步營造返鄉創業的良好氛圍。(市農業農村局牽頭)
(八)支持國有企業做強做大。圍繞構建“5+N”現代化產業體系,編制市屬國有資本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規劃及重點行業布局指引,出臺支持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的一攬子政策,設立推進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的專項基金,支持國有企業按計劃、有步驟開展增量投入、技術攻關、資源整合、場景建設,推動國有企業從戰略性新興產業與傳統產業兩端發力,加力并購重組,加快構建洪江市國資特色和優勢的現代化產業體系。(財政局牽頭)
(九)加快質量強市建設。以質量強鏈工作為抓手,實現懷化市市長質量獎“零的突破”,積極爭取省長質量獎,圍繞“5+N”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持續推進質量提升行動,推動培育質量強市建設領軍企業零的突破。著力打造區域質量發展新優勢。深入實施洪江品牌建設工程,推動“洪江產品”向“洪江品牌”轉變、“質量強市”向“品牌強市”躍升。(市場監督管理局牽頭)
(十)加強標準建設服務高質量發展。大力開展標準化創新型企業培育,企業標準“領跑者”和對標達標工作,爭創國家級、省級、懷化市級標準化試點建設示范市。圍繞柑桔水果、冷鏈物流、箱包等產業鼓勵制定地方標準。(市場監督管理局牽頭)
(十一)常態長效開展“三送三解三優”行動。不折不扣落實穩經濟政策措施,多渠道做好政策宣傳、解讀,加速釋放政策紅利。堅持市級統籌、屬地負責,分級分類幫助企業解決急難愁盼問題,切實提振市場預期、增強發展信心,讓經營主體在洪江生得出、長得大、發展得好。(各成員單位按職責分工負責)
(十二)提升涉企政務服務質效。持續推進個人、企業、項目三個全生命周期“一件事一次辦”事項落地,進一步提升“一網通辦”能力,擴大電子證照應用領域,企業和群眾辦事紙質證照免提交率提升至60%以上。推進“互聯網+監管”系統與各行業專業監管系統互聯互通,加強各領域監管數據的歸集治理、共享分析和有效應用。加快推進“湘易辦”超級服務端涉企服務能力建設,提供更優質便捷的政策兌現服務、營商地圖服務。持續深化“三集”審批,深入開展“一把手走流程”活動,實現高頻事項90%以上“一件事一次辦”。力爭實現政務服務“零差評”“零投訴”。(政務服務中心、住房和城鄉建設局、市場監督管理局等相關部門按職責分工負責)
(十三)落實結構性減稅降費政策。進一步完善納稅人繳費人標簽標識,依托電子稅務局常態化開展稅費優惠政策精準推送,實現“政策找人”“政策上門”。持續優化升級稅收征管信息系統,為享受稅費優惠提供信息化支撐。認真落實“便民辦稅春風行動”各項措施,讓納稅人繳費人享受政策更便捷、更省心。(稅務局、財政局等相關部門按職責分工負責)
(十四)加大金融支持力度。加強制造業金融服務,用好再貸款、再貼現、碳減排支持工具等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引導全市金融機構加大制造業首貸培植,增加制造業中長期貸款投放,重點發展新型顯示、箱包皮具、中醫藥三大特色產業集群。開展“科技金融八大行動”,為科技企業提供全生命周期的多元化、接力式金融服務,加大企業“走出去”金融支持力度,助力外貿企業穩訂單、拓市場。(財稅金融事務中心、人民銀行洪江市分行牽頭)
(十五)維護良好市場秩序。著眼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進一步強化公平競爭審查,及時清理和廢除影響和妨礙公平競爭的政策文件。配合省、市兩級部門開展反壟斷工作,加強反不正當競爭執法,維護公平公正、競爭有序的市場秩序。加強重點領域違規收費行為治理,切實減輕企業和群眾負擔。(發改局、市場監督管理局牽頭,專班成員單位等相關部門按職責分工負責)
三、工作保障
(一)健全組織領導。以洪江市市場主體高質量發展推進工作機制辦公室為基礎,成立實施主體強身行動工作專班,由市政府辦分管副主任任召集人,市市場監督管理局、市工業和信息化局主要負責人任副召集人,成員單位包括發改局、財政局、工信局、住房和城鄉建設局、農業農村局、商務局、科技局、文旅廣體局、市場監督管理局、統計局、稅務局、工商聯、財稅金融事務中心、政務服務中心、人民銀行洪江市分行等,專班辦公室設市場監督管理局,負責日常協調和調度工作。
(二)強化督導考核。嚴格執行“旬調度、月通報、季講評”機制,定期對各地、各有關部門推進主體強身行動工作開展督促指導,壓實各方責任,確保各項工作任務有力有序壓茬推進,并將考評結果納入大抓落實督查激勵、績效考核評價、商事制度改革考核等范疇。
(三)嚴格責任落實。各有關部門要落實屬地責任和部門責任,細化工作目標和配套措施,列出時間表、路線圖,完善推進臺賬和責任清單,實行清單式管理、跟蹤式問效、靶向式攻堅,保質保量完成既定目標。
(四)確保持續發展。每月匯編工作專刊,多渠道開展政策宣傳,及時總結和推廣各地、各有關部門的經驗做法,落實信息報送、日常調度、調研督導、評價考核制度,積極營造崇尚創業、鼓勵創新、壯大發展的良好氛圍,凝聚工作合力,推動經營主體量質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