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3-05-05 08:47 信息來源:洪江市教育局
創新作業設計 有效落實“雙減”
----洪江市第六中學創新作業設計典型經驗介紹
作業是教學的一個重要環節,是學生學習、鞏固、完善知識和技能的重要憑證,也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重要保證。傳統的作業設計存在形式機械單一、內容重復無趣、難度一刀切、缺乏創造性等問題。市六中以創新作業設計為突破口,建立作業校內公示制度,嚴格控制作業總量,切實減輕學生過重的作業負擔,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推進“雙減”工作落實。
巧設“作業超市”。根據“雙減”政策中“減輕學生過重課業負擔,提升教育教學質量”的要求,學校老師在吃透課標、鉆研教材、了解學生的基礎上實行集體備課,根據學生身心和學科特點,關注學生個體差異,結合每節課的內容精心設計了不同層次、不同形式、不同要求的作業,組成“作業超市”。超市中的作業按照難易程度分為基礎(一星級)、拓展(二星級)、提高(三星級)三個專區。學生根據自身學習情況在“作業超市”中選擇適合的層級和星號作業題完成,有效避免了重復性、機械性作業。為了激勵學生完成作業,每學期發放積分存折,完成不同等級的作業得到相應的積分,集滿一定數目的積分,學生就可以參與抽獎,獎品有文具、書籍等物質獎勵,也有免作業一次、體驗一天班干部等非物質獎勵?!白鳂I超市”及積分存折實現了作業自主,兼顧了啟發比拼,實現了全面性、個性和創新性“三發展”。
創新節日作業。每逢特別的節日,學校結合節日特點,布置不同形式的作業,不僅增進了學生對節日的認識,也充分體會到了節日的儀式感。如,婦女節布置同學們為母親設計制作一份禮物,向母親表達節日的問候。植樹節,團委布置每位同學為自己的家鄉植一棵樹,綠化環境,美化自然。清明節,布置特色作業“折一朵菊花寄哀思”。世界讀書日,語文組設計了讀書作業:一、二、七年級聲情并茂“讀好文”,設計創意書簽活動;三、四、八年級分享交流“薦好書”,收集創作“編集冊”,將閱讀與動手結合起來,制作一本精美的詩冊或好詞好句積累本;五、六、九年級開展圖文并茂“畫名著”和身臨其境“演經典”活動。端午節,各班布置學生搜集傳統節日端午節的習俗,制作端午節手抄報,同時開展插艾、包粽子、灑雄黃等實踐活動。中秋節,開展賞月、做月餅等系列活動。全國學生營養日,讓學生搜集合理的營養搭配食譜,編一份健康飲食小報,并讓每位學生在家做一道營養菜等。
開發勞動作業。為進一步加強勞動教育,做到以勞樹德、以勞增智、以勞強體、以勞育美、以勞創新,為學生終身發展和人生幸福奠定基礎,我校以課堂教學、綜合實踐活動為主渠道,以少先隊、團委主題活動為實施載體,面向全體學生,突出“接地氣、強底氣、顯朝氣”三大優勢,積極開發設計了多種勞動作業。一是家務勞動作業。低年級,洗滌小件物品,整理個人生活用品;中年級,整理房間,使用一般家電;高年級,清理家庭衛生,會做一兩種飯菜。由班主任不定期向學生布置“家務作業”,家校結合評價,使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形成合力。二是巧手坊“變廢為寶”作業。低年級組建手工制作課后服務,學生用易拉罐做小花籃、塑料瓶做吊蘭、刨花貼畫、鉛筆木屑畫、折紙等,激發了學生的勞動興趣。三是勞動基地實踐作業。分年級開辟了勞動實踐基地,包括花卉基地、香柚基地、蔬菜基地等,學校充分利用實踐基地開展勞動實踐活動,請基地專業人員指導學生動手栽種花卉、蔬菜,增長勞動技能。四是“寒暑假勞動大比拼”作業。每到寒暑假,學校設計豐富多彩的社會實踐勞動作業,如結合垃圾分類活動,各班級創設“廢品回收箱”;學期初,組織“假期成果匯報”;定期開展“勞動實踐小能手”評比,鼓勵學生自己能做的事情自己做。五是孝心作業。學校開展系列“孝老愛親”活動,幫助老人清潔衛生,給老人洗腳,陪老人聊天,聽老人講故事;重陽節為老人們送上親手制作的賀卡,表演精心準備的節目,培養學生的孝親敬老的感恩之情。
探索個性作業。學科老師根據學生的成長特點和不同學生的個性差異,設計不同形式的作業。以語文學科為例,個性化作業設計體現在:一是根據年齡特點設計作業。我校小學三至六年級根據學生的認知能力給學生布置了不同的綜合實踐作業,三年級制作手工、四年級編輯詩冊等。二是根據教材中不同的內容設計個性作業。如四年級下冊教材第一單元的人文主題是自然之美,設計“走出校園,欣賞家鄉美景,通過圖片、照片、詩文等方式展現家鄉美景,了解家鄉的名人軼事”個性作業,夯實文化底蘊;第五單元的習作目標是把一件事寫清楚,個性作業設計為“學生在家學習炒菜,并按照做菜的順序把過程記下來,制作成菜肴烹飪手冊”,真正地讓課堂教學與生活息息相關;第六單元人文主題是童年生活,習作主題是記一次游戲,設計“讓學生自己設計游戲,請學生給游戲投票,選出最有趣的游戲一起來玩,再記錄玩游戲的經歷”個性作業。三是根據學生的不同個性設計不同的作業。例如制作自己最喜愛的人物卡,為古詩配畫,為劇本配音,完成課本劇等。
創新作業設計改變了傳統作業形式,豐富了作業內容,更加貼近學生的能力和特點,讓學生在作業前不畏懼、不畏難,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促進了學生全面發展,從而推動教育評價改革走深走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