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5-07-11 09:52 信息來源:洪江市自然資源局
一、做好土地要素保障,夯實發展根基
一是科學編制土地資產管理計劃。通過調查、征詢意見、清理儲備庫土地情況,做到“應納盡納、應保盡保”,按時完成計劃編制工作并報省自然資源廳備案。二是落實土地收儲。截至目前,共完成收儲9個土地項目,其中:無償收回1宗,土地面積約9.3畝;市場方式有償收回、收購的8宗,土地面積109.58畝,收回、收購補償款共計6658.81萬元。三是圍繞發展主線編制土地成本開發方案。圍繞服務鄉村全面振興,服務我市農文旅融合發展,上半年共上報2個成片開發方案,總面積共39.9303公頃。其中《洪江市2025年度第一批次土地征收成片開發方案》已獲省人民政府批準。四是有序推動新增建設用地報批工作。截至目前,共上報省自然資源廳3個項目,總面積9.1273公頃,已批回2個批次用地,總面積4.3919公頃。五是做好土地前期開發及管護。結合文旅大會以及房屋安全隱患排查等工作要求,完成巖垅鄉原辦公樓拆除、原安江監獄辦公樓和宿舍樓移交市創建公司臨時管護、黔城蓉園安置區儲備土地損毀圍擋改建等工作。六是穩步完成土地出讓。共完成掛牌出讓土地10宗,出讓總面積5.61萬平方米,出讓總價款1.6438億元。
二、堅守耕地保護紅線,端牢端好人民飯碗
一是嚴格落實耕地占補平衡和耕地進出平衡。截至目前,先后落實洪江市2024年第九批次建設用地、洪江市2024年第十批次建設用地、洪江市2025年第二批次建設用地(增減掛鉤)等3個批次建設用地以及19個批次村民建房農用地轉用報批的占補平衡,保障了9.1273公頃建設項目落地和0.5571公頃滿足村民建房用地需求。二是實施全域土地綜合整治項目。編制完成《洪江市安江鎮和岔頭鄉全域土地綜合整治項目實施方案》并通過省市兩級審查,涉及安江鎮、岔頭鄉共27個村(社區),實施單元總面積22614.4694 公頃、整治區域面積22614.4694公頃,計劃總投資91170.18萬元。三是繼續推進恢復耕地工作。今年上半年我市恢復耕地完成300余畝,并已落實耕種和舉證。四是開展國家下發疑似耕地流出圖斑整改工作。完成國家下發我市疑似耕地流出2444個圖斑國土變更調查舉證工作,總面積9963.09畝。通過整改和直接舉證為耕地的圖斑有1113個,省廳審核確認保留的耕地面積4636.29畝。
三、統籌城鄉規劃管理,謀深謀遠繪就壯美藍圖
一是完善國土空間規劃體系。構建以縣市國土空間規劃—鄉鎮國土空間規劃—村莊國土空間規劃為框架的規劃體系。目前,洪江市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已獲省人民政府批復,20個鄉鎮國土空間規劃編制已經懷化市人民政府批復,20個省市級重點村莊規劃已經本級市人民政府批復,另外對194個村莊功能及規劃組織類型進行分類編制。二是做好日常規劃管理。2025年上半年規劃管理工作辦理了用地預審和選址意見書5件,用地規劃許可證2件,工程規劃許可證9件;辦理規劃核實9件,規劃違法認定26件,規劃設計條件28件,處理規劃信訪件16件;通過國土空間規劃委員會審議規劃方案31項。
四、做好登記發證賦權,抓嚴抓細筑牢產權根基
一是推動業務辦理高效運行。上半年累計受理各類不動產登記業務4895件,辦結率達100%。落實“互聯網+不動產登記”,實現一般登記1個工作日內辦結,抵押登記0.5個工作日內辦結,部分高頻業務(如二手房轉移登記、抵押注銷登記)實現“即時辦結”或“1小時辦結”,平均辦理時長較去年同期縮短30%。二是深化改革創新突破。深化“一件事一次辦”,持續鞏固拓展“交房即交證”“交地即交證”改革成果。持續推進“不動產登記+水電氣”聯動過戶,實現“一次申請、并聯辦理”。為涉企登記業務開通“綠色通道”,提供上門服務、預約服務、延時服務、容缺受理等便利措施,助力企業融資和發展。三是不斷深化數據共享與系統建設。加強與稅務、住建、公安、民政、法院、金融機構等部門的數據共享與業務協同,有效解決“證明難”“來回跑”問題。配合上級部門完成不動產登記系統優化升級,探索應用電子印章、電子證照等技術,提升數字化水平。四是穩妥推進歷史遺留問題發證工作。截至目前,全市累積納入處遺項目樓盤101個,除涉法涉訴2個樓盤外,其余99個樓盤辦證渠道暢通。
五、規范礦業發展秩序,固本固基永續圖景
一是強化礦山監督管理。我市因受負面清單影響,礦山的采礦許可證已全部過期,全市礦山處于停采狀態。通過對全市持證礦山進行監督管理,未發現有持過期采礦許可證非法開采、越界勘查、以采代探違法行為。二是推進負面清單重新制定工作。聘請湖南韜略地理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負責負面清單資料收集、制定、修改等工作,會同相關市直部門、鄉鎮、礦山企業主、技術單位完成了《洪江市重點生態功能區產業準入負面清單(初稿)》并上報懷化市局匯總后報至省廳進一步審核。三是做好遺留礦山生態修復。已完成湘桂巖溶地-洪江市歷史遺留廢棄礦山生態修復示范工程全部項目生態修復,分為三個子項目,共完成44個圖斑,約56.39公頃。目前正在進行財政結算和審計,待進一步驗收。
六、守護人民生命財產,筑強筑高安全防線
(一)地質災害防治工作
一是制定《洪江市2025年度地質災害防治工作方案》《關于落實地質災害防災避險轉移安置方案編制工作的通知》,對全市地質災害防治工作進行全面的部署。二是層層壓實地災防治責任。我市現有175處(12處未入庫),實際在冊地質災害隱患點163處,共威脅456戶、1258人,其中重點監測隱患點16處。每處在冊地質災害隱患點、中高風險斜坡單元均明確片長(分別為鄉鎮、村責任人)2名,點長(監測員)2-3名。三是利用趕集日先后在安江鎮稻都廣場、江市鎮集市開展了“5.12全國防災減災日”宣傳活動,現場接受群眾咨詢30余人次,發放《地質災害防災減災科普畫冊讀本》《切坡建房地質災害防治宣傳冊》等宣傳資料500余份。在全市以自然院落為單元組織開展防汛地質災害應急避險演練1064場次,參加演練人數12000余人,有效提高人民群眾避險防災應對自救能力。四是對全市在冊隱患點開展全面專項核查工作,摸清地質災害隱患點動態情況,對擬入庫12個隱患點的所在鄉鎮,按在冊隱患點的各項要求落實到位。聯合技術單位對全市20個鄉鎮和兩個國有農林場進行全面排查,163處在冊地質災害隱患點無明顯變化。五是在主汛期值班落實領導帶班、24小時雙人雙崗機制,及時落實風險預警,實時調度中高風險區域防災避險現狀,做到傳達及時、上報及時、情況準確。六是今年入汛以來,全市共緊急轉移安置群眾2067戶4636人,成功避險山體滑坡6起,直接避免人員傷亡6戶12人。七是向省自然資源廳申請地質災害微治理項目40個,其中第一批地質災害微治理項目12個已完成施工,隱患點處于相對穩定狀態,現正在積極準備驗收工作。八是爭取切坡建房地質災害隱患治理補助資金40萬元,用于100處切坡建房戶的地質災害隱患緊急除險工作。
(二)加強安全生產管理
一是開展全市廢棄礦硐大排查、大整治工作。截至2025年6月10日,累計排查發現廢棄礦硐1670個,封堵礦硐1670個全部封堵到位。二是開展自然資源領域防溺水工作。嚴格落實全市礦山坑洼地積水區域的排查工作,督促礦山企業做好沉淀池、廢水池、尾礦池等的安全隱患排查整治,規范設置警示標識、標志和安全防護措施。
七、加強轄區執法監管,清朗清晏善治新局
一是開展非煤礦山打非治違工作。在黔城、雪峰兩個片區,共開展巡查990人次,其中連同森林公安、鄉鎮人民政府巡查100人次,發現制止非法開采3起,批評教育5人,遣散務工人員3人,搗毀非法采金設備5臺,剪斷電線、水管100余米,封閉礦硐11個,排查整改安全隱患2處,設置警示標牌2處。在雪峰山金礦區重點區域、重要路段安裝攝像探頭5個且部分攝像探頭已與屬地鄉鎮聯網共享信息。二是堅持有案必查,違法必究。上半年共立案12件,其中:土地違法案件9件,礦產違法案件2件,規劃違法案件1件。現已辦結2件,收繳罰款203400.00元。案中有關國家工作人員涉嫌違法,均已移送洪江市監察委員會處理。三是開展部省執法衛片核查,強化日常監管執法。上半年省衛片合法性判定下發圖斑10個,已核實判定完8個。省衛片“三地兩礦”提醒圖斑下發92個,已全部核查完畢。四是加強與法院、檢察院、森林公安局的聯動協作。整改政法機關“兩書一函”(法院司法建議書、檢察院檢察建議書、公安提示函)反映的突出問題,落實了相關司法建議。
八、強化領域利益協調,厚植法治沃土
一是依法調處土地權屬糾紛。截至目前,共收到權屬爭議調查申請2起,均已協調處理。二是抓好輿情信訪工作。截至目前,共收到上級轉送、轉辦及群眾來信來訪13件,均按時辦結。同時加強網上輿情及來信來電處理,上半年共接收12345熱線28件、湘易辦留言1件、省長信箱1件、市長信箱3件、紅網問政湖南3件、紅網百姓呼聲2件,共計38件。目前1件熱線辦理中,其余來信來電及網上輿情均在時效內辦復。三是完善行政處罰聽證工作,上半年共組織聽證2起;辦理應復案件2起;辦理行政應訴案件2起,我局負責人均出庭應訴。相比2024年我局本年度行政案件數量呈下降趨勢。四是依法公開政府信息,上半年共收到政府信息公開申請6件,均在法定期限內作出《政府信息公開申請答復》并依法提供。五是完成信用體系建設工作。完成信用體系“雙公示”90余件。
洪江市自然資源局
2025年7月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