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5-06-02 16:18 信息來源:洪江市科學技術局
為大力實施“三高四新”戰略,緊緊圍繞“兩城帶動 兩片協同 三區融合 三農提升”發展思路,促進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深度融合,以科技創新培育壯大新質生產力,加快構建“4+9”現代化產業體系,特制定本實施計劃。
一、攻堅目標
科技創新引領產業創新,促進我市現代化產業體系科技創新與成果轉化取得新進展。2025年,力爭全社會研發經費投入增長5%,高新技術企業達28家,科技型中小企業評價入庫60家,技術合同成交額增長10%,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增長5%,規模以上文化企業營業收入增長10%,高新區畝均稅收增長10%。
二、攻堅任務
(一)賦能重點工程建設
1.積極爭取高廟遺址博物館智慧化建設。立足打造安江農耕文化旅游區,實施“科技+文旅”項目建設,積極向上申報高廟遺址博物館智慧化建設項目,提升博物館內智慧導覽設備、智能安防設備、環境監測與調控設備、數字化展示設備、多媒體內容創作等方面的智慧化建設,全面推進高廟遺址博物館智慧化系統建設,更好地將科技元素融入文旅產業,助力產業發展。
2.大力推進種業創新。圍繞我市特色產業,大力發展中藥材、種業等特色產業。推進小葉黃精種苗繁育基地和天麻“兩菌一種”項目,新增中藥材種植面積8000畝以上。發展以雜交水稻為主的制種產業,引進制種公司建設雜交水稻制種示范基地,確保全年新增制種面積1萬畝以上,全力恢復國家級制種大縣,全力推動現代作物分子設計育種產業園建設。
3.集聚產業科技創新人才。深入實施“芙蓉計劃”“湘智興湘”和“五溪計劃”,大力吸引更多優秀高層次人才投身現代化洪江建設。重點關注新材料、生物醫藥、新能源和種業等重點領域的發展,通過選派科技特派員,柔性引進高層次人才及團隊,為這些關鍵領域注入創新活力。實施重點產業創新創業人才(團隊)、“五溪青年人才”以及“揭榜掛帥”等人才專項項目,通過政策引導和資金扶持,幫助企業引進和培養更多創新創業人才。全年引進高層次創新團隊1個,創新人才3人以上。
(二)賦能文旅產業發展
1.推動農耕文化數字化場景應用。以懷化市承辦第五屆湖南旅游發展大會為契機,包裝安江農耕文化旅游區核心區“一園一苑”提質改造項目,積極爭取上級項目資金支持,全面推進安江農耕文化旅游系統建設。主動融入張吉懷旅游共同體建設,推進科技與文化產業深度融合,采用科技手段對安江景區及周邊夜景燈光進行優化升級;結合現代投影、燈光和全息技術,在安江大畬坪景區打造數字化沉浸式體驗和消費新場景、新空間。組織策劃一場以安江農耕文化為背景,采用實景和科技融合方式展現的演藝節目,給游客奉上視覺盛宴。加強雜交水稻發源地博物館、高廟遺址博物館等數字化技術應用,提升場館智慧管理服務水平。引導安江大畬坪內酒店、特色民宿充分利用現代科技的自動化和智能化等優勢,提升酒店和民宿的管理效率和客戶體驗感。
2.提升“一粒種子 改變世界”文旅IP競爭力。擦亮“世界稻都 情醉懷化”“一粒種子改變世界”文旅品牌,加強招商引資力度,引育文旅企業、文創產品,配合推行視聽嗅感官方面的新技術、新標準、新裝備。懷化古韻文化傳媒(西街女孩)、洪江市千里沅江游輪旅游有限責任公司等重點企業創新創作音視頻新產品,加強洪江市文旅產品景點在各類媒體平臺展現度,不斷提升我市文旅IP新形象。積極探索實施“文化+旅游”“科技+旅游”等融合發展模式,布局文化科技體驗、農耕體驗、元宇宙VR體驗等多元業態,重點打造太陽島滑索、黔陽古城孝親敬老社區和雪峰山山地避暑養老休閑區等項目。
(三)賦能重點技術攻關
1.實施重點產業技術攻關。圍繞科技賦能“4+9”現代化產業體系布局,鼓勵市內重點產業鏈和特色產業企業申報中央引導地方科技發展、省科技創新引領計劃、省制造強省專項資金、省技術改造稅收增量獎補資金、省中小企業發展專項資金、省市“揭榜掛帥”等項目支持,爭創全市“十大科技創新項目”。積極引導企業參加全省創新創業大賽,進一步激發企業的創新活力,提升企業的技術研發能力和市場競爭實力。
2.推動科創平臺提質升級。全力支持瀟湘科技要素大市場洪江工作站運營,完善構建一個“政策引導、科技創新、平臺服務、產業升級”四位一體的創新循環機制。積極鼓勵企業創建市級以上技術創新中心、制造業創新中心、重點實驗室、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工程研究中心、企業技術中心等各類科技創新平臺,提升企業的自主研發能力和核心競爭力。支持建設技術轉移示范機構、科技成果轉化中試基地,促進科技成果的快速轉化和應用。推動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研發機構和研發團隊全覆蓋,力爭新增市級以上企業創新平臺1家。
(四)賦能優勢產業發展
1.增加核心技術創新供給。動態編制“4+9”現代化產業體系項目技術需求庫。在新材料、生物醫藥、新能源、種業等重點領域,加強研發投入、技術合同認定等科技服務,引導企業加強前沿技術攻關,推動省內外高校成果在洪江有效轉化。鼓勵智慧物流、VR交互、裸眼3D等先進技術在商貿物流、文化旅游等產業集成應用。
2.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全面落實研發費用加計扣除、高新技術企業稅收優惠、企業研發財政分類獎補等政策。促進創新主體增量提質,健全培育壯大科技領軍企業機制,力爭高新技術企業數達28家,專精特新中小企業4家。支持企業聯合高校、科研院所和上下游企業籌建創新聯合體。開展新技術新產品新場景大規模應用示范行動。深入開展“人工智能+”行動、“智賦萬企”行動,力爭310家企業上云、32家企業上平臺。深入推進科技型企業知識價值信用貸款風險補償改革工作,全年完成知識價值信用貸款2000萬元,力爭提高全市知識價值信用貸款授信總額。
(五)賦能區域創新發展
1.促進產業鏈和園區協同創新。聚焦生物基新材料、裝配式建筑和新型材料、種業等產業,結合其資源稟賦和創新要素分布特點,加強同類產業在周邊縣市區之間、上下游企業之間的深度合作,共同推進技術創新和產業升級。結合“五好”園區創建,積極爭取省市聯合科技攻關項目和中央引導地方科技發展資金等支持,為創新活動提供有力保障。依托創新創業孵化基地,為初創企業提供全方位的支持和服務。
2.促進科技合作和創新生態優化。結合湘鄂渝黔四省邊區協作發展戰略,積極參與湖南省“4+4”科創工程,開展跨區域協同創新。依托懷化國際陸港和“中國-東盟技術轉移中心”開展科技交流,吸納外來創新資源。大力推進“湘智興湘”行動計劃,通過政策引導和支持,優化創新創業環境,吸引更多大學生來洪江市施展才華,為區域經濟發展注入新的動力。
三、推進機制
成立洪江市科技創新賦能攻堅工作專班,由市政府分管副市長擔任召集人,市政府辦相關副主任和市科技局、市文旅廣體局主要負責人任副召集人,成員單位包括市委組織部、市委宣傳部、市發展和改革局、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市財政局、市自然資源局、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市農業農村局、市商務局、市文旅廣體局、市衛健局、市市場監督管理局、市教育局、市科協、團市委、市融媒體中心、市財稅金融事務中心、市高新區管委會等,專班辦公室設在市科技局,負責日常協調和調度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