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2-01-11 13:35 信息來源:洪江市民政局
2021年,洪江市民政局在省民政廳、懷化市民政局的精心指導下,圍繞市委、市政府“兩城三區、融合發展”戰略,聚焦民政“三基”職責,以“五化民政”建設為路徑,以“四個先行區”建設為目標,不斷改革創新,充分發揮民政保基本、兜底線、促發展作用,推進我市民政事業高質量發展不斷取得新成績、新突破,現將2021年工作完成情況匯報如下:
一、工作完成情況
(一)堅持人民至上,扎實扎牢社會救助保障網
1、辦好兩項重點民生實事。根據省、懷化市2021年重點民生實事項目要求,切實提高城鄉低保、殘疾人“兩項補貼”標準。通過兩次提標,2021年我市城鄉最低生活保障標準分別達到550元/月、4380元/年,城鄉低保月人均救助水平分別達到381.29元/月、249.64元/月;殘疾人“兩項補貼”標準達到70元/人/月,均達到或超過省廳標準,圓滿完成了重點民生實事任務。
2、切實兜牢社會救助保障。一是不斷提升社會救助能力。2021年1-11月發放各類救助資金5762.45萬元,累計保障困難群眾14.4萬人次。其中:發放城市低保救助資金1287.08萬元,保障城市低保對象3.38萬人次;發放農村低保救助資金2194.88萬元,保障農村低保對象8.56萬人次;發放特困供養資金1519.34萬元,保障特困供養對象2.18萬人次;發放臨時救助資金494.12萬元,救助困難群眾2711人次;社會救助能力和社會救助水平顯著提升。二是積極開展鞏固社會救助兜底保障“回頭看”工作。印發了《洪江市鞏固社會救助兜底保障成果“回頭看”專項行動實施方案》,全面摸排脫貧不穩定戶、低保邊緣戶、突發嚴重困難戶等低收入困難家庭存在的“漏保”、“脫保”等“兩不愁三保障”問題,及時將符合條件的困難群眾納入保障范圍,做到“應保盡保、應兜盡兜”。2021年新增農村低保對象448戶793人,新增城市低保對象37戶56人。三是提高特困人員救助供養標準。2021年我市城鄉特困人員救助供養標準達到8580元/年、6600元/年,社會救助水平大大提高。
3、改革完善社會救助制度。一是建立健全分層分類的社會救助體系。嚴格貫徹落實《關于改革完善社會救助制度的實施意見》(湘辦發〔2020〕25號)文件精神,按照保基本、兜底線、救急難、可持續的總體思路,不斷完善低保、特困、臨時救助、殘疾人“兩項補貼”制度,加強流浪乞討人員救助管理,切實兜住兜牢基本民生保障底線。二是積極構建綜合救助格局。積極引導社會力量廣泛參與,充分發揮社工、志愿者、慈善公益組織、企業作用,創新多種社會救助方式。加強部門協調,形成以“基本生活救助、專項社會救助、急難社會救助為主體,社會力量參與為補充”的綜合救助格局。三是完善社會救助體制機制。建立健全社會救助長效幫扶機制,充分利用“慈善愛心超市”平臺,發揮社工專業服務作用,加強農村低收入群體常態化幫扶。建立殘疾人照料分級護理機制,對有意愿的特困供養、低保對象中重度殘疾人及時提供集中供養照護服務;建立養老扶幼關愛探訪機制,結合黨史學習教育、我為群眾辦實事活動等,積極拓展多式多樣的關愛服務。
4、創新社會救助方式方法。嚴格貫徹落實《關于健全防止返貧動態監測和幫扶機制的實施意見》(湘委鄉振組發〔2021〕1號)文件精神,推進實現精準救助、智慧救助、溫情救助。一是建立健全動態監測機制,全力打造“精準救助”先行區。建立社會救助對象定期隨訪制度,健全易返貧致貧人口快速發現、及時確認和精準幫扶機制,對不同類型對象分別進行重點監測、定期隨訪,2021年重點監測脫貧不穩定戶、邊緣易致貧戶、突發嚴重困難戶162戶239人;加強走訪核查,印發了《2021年洪江市社會救助對象家庭經濟狀況集中核查行動工作方案》,從6月起對我市低保對象家庭收入狀況等信息進行全面核查。同時充分有效運用好國家防返貧大數據監測平臺,共錄入湖南省防返貧監測與幫扶管理平臺信息28582條,實現部門信息共享。二是以湖南省社會救助制度改革為契機,創新社會救助方式。印發了《洪江市社會救助服務方式創新試點工作方案》,倡導社工、志愿者、慈善公益組織進社區、進家庭,開展精神慰藉、心理疏導、社會融入、能力提升等關愛活動,將社會救助從單一式救助,向“資金+物資+服務”的社會救助方式轉變。
(二)積極真抓實干,全面推進養老服務高質量發展
1、健全養老服務體系。一是深入打造以“居家為基礎、社區為依托、機構為補充、醫養相結合”的養老服務體系。起草并準備出臺《關于推進洪江市養老服務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意見》,從部門職責、獎補措施、隊伍建設、新建小區配套養老服務設施等,從體制機制上解決整個體系建設問題。二是完善基礎設施建設。建成運營的各類養老服務機構23個,建成社區日間照料中心、農村幸福院、老年活動中心、居家和社區養老服服務示范點等養老服務設施216個,并已覆蓋全市各鄉鎮。截至目前,我市養老床位達到3074張,每千名老人養老床位達到37張。三是不斷強化兜底保障服務。失能半失能特困對象集中供養率達到50%以上,有集中供養意愿的特困對象實現“應養盡養”,并根據特困人員生活自理能力認定等級按時發放照料護理費,半失能特困人員護理費按400元/人/月、全失能特困人員護理費按800元/人/月標準發放。四是按時發放老年人福利補貼。基本養老按20元/月、80-89歲老人按20元/月、90-99歲老人按50元/月、百歲老人按300元/月標準發放。2021年累計發放老年人福利補貼資金402.18萬元(其中基本養老服務補貼49.76萬元,高齡補貼343.41萬,長壽津貼9.005萬元)。
2、優化養老服務供給。一是積極推進區域性中心敬老院盡快投入運營。投入1500萬建成的區域性安江中心敬老院,新增養老床位150張,與省廳對接落實安江中心敬老院二期附屬工程項目資金 200萬元,已成功招標并開工建設,目前已進入收尾階段;探索第三方連鎖托管運營模式,并簽訂托管運營合同,承接托管周邊八個鄉鎮敬老院,目前運營效果較好。二是采取各項措施加強民辦養老機構管理。發揮四星級養老機構(洪江市桑逸醫養服務中心)的示范作用,積極推進雪峰山森林康養中心盡快投入運營。同時,配合司法部門做好湘中源老年公寓后續管理工作。三是穩妥推進全國第五批居家和社區養老服務改革試點。制定《洪江市居家和社區養老服務改革試點工作實施方案》,成功招標第三方,承接運營我市居家和社區養老服務改革試點項目。按照試點先行、循序漸進、統籌發展的要求,在推進黔城鎮茶溪村、洗馬鄉稠樹腳村等5家改革示范點基礎上,向有條件的鄉鎮輻射。
3、提升養老服務質量。一是積極推進特困供養機構提質改造和轉型升級。推動安江、托口、紅巖、熟坪、深渡敬老院整合周邊鄉鎮敬老院,以此推動養老服務標準化建設。二是積極推進多元化養老服務新模式。大力發展旅居養老、森林康養等新興業態,積極利用雪峰山森林資源,完善養老優惠政策,推進民營養老機構發展。三是積極探索農村互助養老服務發展新路徑。發揮鄉鎮民政員、鄉鎮社工站、社會公益慈善組織、志愿者等力量,廣泛開展農村困境老人關愛慰問活動。四是積極加強養老機構安全運營管理工作。對全市23家養老機構,開展防范化解養老機構非法集資、防范網絡詐騙等宣傳行動。
(三)貫徹落實《未成年人保護法》,加強兒童關愛工作體系建設
1、積極提高兒童福利保障水平。加強孤兒、事實無人撫養兒童保障工作。精準認定保障對象,完善孤兒保障政策,截至目前,共有25名孤兒、100名事實無人撫養兒童。孤兒及低保家庭、建檔立卡貧困戶家庭的事實無人撫養兒童按950元/月標準,其他事實無人撫養兒童按475元/月標準發放基本生活補助。2021年發放孤兒基本生活補助28.595萬元,發放事實無人撫養兒童基本生活補助65.252萬元。同時,積極開展困境兒童摸底工作,確保困境兒童的福利待遇落實到位,2021年新增事實無人撫養兒童15人。全面落實“兒童之家”建設,建成兒童之家197個,完善村(居)兒童主任制度,全面加強兒童福利保障工作。
2、積極落實孤兒助學和收養登記工作。一是完善孤兒助學工作。對3名在校大學生(孤兒)按10000元/年/人標準,按季度發放“福彩圓夢、孤兒助學工程”資金3萬元。二是加強收養登記工作。2021年以來接受收養登記咨詢120人次,規范辦理收養登記13人,建立收養登記工作臺賬,不定期進行收養情況調查及回訪。
3、加強未成年人保護工作。一是積極推進未保中心建設。積極推進將未保中心與社會福利院合并打造成綜合性社會福利機構。二是推進成立洪江市未成年人保護工作領導小組。積極組織協調各部門,召開洪江市未成年人保護工作會議,初步擬定洪江市未成年人保護工作領導小組,明確職責分工,統籌我市未成年人保護工作。三是大力開展幫扶、宣傳活動。充分發揮社工作用,大力開展防溺水宣傳、隔代教育、留守兒童心理輔導等活動,加強留守兒童關愛保護,積極開展形式多樣的幫扶服務。
(四)不斷夯實基層基礎,積極構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體系
1、不斷夯實基層基礎。一是認真開展村(居)委會換屆選舉。2021年1月底完成村(居)委員會換屆選舉,共選舉村委會成員697人;實現村(居)黨組織書記、主任“一肩挑”200個,完成比例91.7%,實現了省委省政府、懷化市委市政府對村(居)民委員會成員學歷上升、年齡下降的目標;同時聯合市委組織部,對全市村(社區)書記、主任進行業務培訓,為增加農村基層組織創造力、凝聚力和戰斗力提供了重要保證。二是開展邊界年檢工作。全面完成懷邵線洪江段、洪中線邊界年檢工作,共勘界樁14個,涉及7個縣市21個鄉鎮75個村,邊界線500公里,為促進邊界和諧、社會穩定打下了堅實基礎。
2、積極開展社會治理創新。一是創新社區治理模式。通過打造“堅持黨建引領、創新社區物業”、“社區治理143工作法”等子項目,順利通過“省級社區治理和服務創新實驗區”評估驗收,并獲得省民政廳“優秀”等級榮譽稱號。聯合市委組織部出臺了《洪江市城市社區專職工作者管理辦法(試行)》,建立城市社區管理規范,進一步提高基層社會治理能力。二是不斷推進“一核四治”基層社會治理創新。堅持以黨建為核心、自治為基礎、法治為保障、德治為先導、智治為支撐,建設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層社會治理體系;重點打造黔城鎮茶溪村、安江鎮下坪村等示范點。三是完善基層自治制度。指導全市218個村(社區)修訂完善村規民約、居民公約,建立“三個清單”工作事項準入制度;廣泛建立鄉賢理事會、和事理事會、鄉風文明促進會等群眾組織,村(社區)社會組織按照“3+1+X”標準化發展。
3、開展鄉村振興示范創建。大力實施鄉村振興示范創建,全力打造“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鄉村振興示范社區,建立以黔城鎮茶溪村、安江鎮下坪村、扶車村、江市鎮暴木溪村為試點的示范社區。
(五)建立完善社會福利制度,不斷提升人民群眾幸福感、獲得感、安全感
1、積極完善殘疾人福利制度。一是嚴格落實殘疾人“兩項補貼”制度。2021年殘疾人“兩補”標準提高到70元/月/人,同時積極推進殘疾人“兩項補貼”資格認定申請跨省通辦工作。二是建成湖南省精神障礙社區康復服務試點項目。建成洪江市心悅家園(安江站),并于3月底正式投入運營,目前已招募會員(精神障礙患者)26人。
2、扎實做好流浪乞討人員救助管理工作。一是做好救助安置工作。嚴格按《城市生活無著的流浪乞討人員救助管理辦法》等文件要求,人性化做好生活無著的流浪乞討求助人員的救助工作,2021年以來安置三個月以上滯留人數25人,并已為其中12人辦理好落戶手續。救助站目前寄托養對象26人,均安置在洪江同新精神康復醫院和市福利院。二是積極為流浪乞討人員開展尋親活動。核實了5名流浪人員身份,并護送其回家與家人團圓。
(六)充分發揮社會組織黨組織作用,推進社會組織管理規范有序
1、加強社會組織黨的建設。積極引導社會組織加大“兩新”黨組織建設力度,做好“兩新”黨組織建設工作,充分發揮黨支部、黨員的先進性。做到社會組織建立黨組織,應建盡建。目前社會組織綜合黨委管轄的單位6個(其中功能性黨支部5個,無主管掛靠黨支部1個),專職工作人員50人,黨員人數27人,“兩促兩帶”得到一定發揮。
2、加大社會組織扶持力度。一是依法登記、規范社會組織的登記工作。全市建立社會組織162個,其中社會團體116家,民辦非企業46家。二是大力培育社區社會組織。積極推進示范創建,先后在黔城鎮、安江鎮進行試點創建,按照“3+1+X”標準化發展,爭取到2022年實現全覆蓋。三是全面優化提升政務服務效能。按照“應進必進”的原則,行政審批事項及公共服務事項均已進駐政務中心服務大廳,實行窗口受理、后臺審批、現場辦理、限時辦結的 “一站式”服務。
3、加強社會組織綜合監管。一是全面做好年檢工作。制作印發《洪江市民政局關于開展市本級社會組織2020年度檢查工作的通知(洪民函〔2021〕4號》,有序組織開展年檢工作。二是開展行業協會商會涉企收費專項治理工作,對洪江市行業協會商會2019年1月以來的價費行為監督檢查。三是開展“雙隨機、一公開”檢查,采取“定向抽查”方式,按照5%比例實行“雙隨機”抽查。
(七)加強社會事務管理,全力推進殯葬改革和3A等級婚姻登記機關創建
1、深化殯葬改革和基礎設施建設。一是初步完成基礎設施建設。通過招商引資洪江市朝暉莊園有限責任公司,于2019年建成黔城殯儀館和陵園(第一期)。黔城殯儀館(包括:綜合樓、火化間、悼念廳、骨灰堂),有5個悼念廳能同時投入使用,自2020年7月投入試運營以來,已集中治喪40余起,集中火化140余具;建成馨逸陵園第一期(經營性公墓)于今年4月28日通過省民政廳審核許可,共開發墓穴5500個(其中低價位墓穴2300個),已銷售墓穴20個。二是積極做好相關籌備工作。初步起草了《洪江市殯葬改革實施方案》、《洪江市殯葬管理暫行辦法》等政策性文件,并于6月下發了《關于集中特困供養人員等亡故后事處理的通知》,我市轄區集中供養特困人員和流浪乞討人員亡故后,一律實行火化和統一安葬。三是勘察火化區范圍和落實安江新建殯葬基礎設施選址工作。與黔城鎮政府深入村(社區)實地察看,商討集中治喪區范圍劃定;與安江鎮政府就安江骨灰堂等殯葬基礎設施建設重新進行了選址。
2、推進婚登事務管理規范。一是按照《民法典》對婚姻登記的新要求,全面完善婚姻登記處規范化管理。制定完善了《證件管理》、《檔案管理》等各項工作規章,積極接受社會監督,對工作人員服務承諾、辦理時限等內容進行公開,進一步提高了依法行政的水平和婚姻登記質量。二是積極推進3A等級婚姻登記機關建設。已在市政務服務中心落實辦公場地,并按照3A等級標準進行裝修裝飾,目前正在申報驗收中。
(八)充分發揮慈善、社工和志愿服務融合發展作用,全面提升民政服務水平
1、推動慈善事業全面發展。一是積極開展多樣化慈善活動。開展留守兒童關愛活動,給黔城鎮茶溪村15名孩子帶去了價值0.3萬元的學習用品,給江市鎮暴木溪村小的75名孩子送去了價值1.3萬元的學習生活用品,給巖背后村希望小學53名學生捐贈了近萬元的學習生活物資。開展敬老愛老慰問活動,為黔城鎮、安江鎮敬老院的129名孤寡老人及工作人員送去了價值7.7萬元的生活物資,給托口鎮敬老院27名老人及工作人員送去了價值近萬元的生活物質。二是多舉措狠抓項目建設。做好“愛心改變命運”、“99公益日﹒點亮微心愿”等項目品牌,召開了“點亮微心愿”眾籌資金發放儀式暨總結表彰會議,為我市448名困境兒童發放98.5萬元慰問金。面向各鄉鎮開展“助力鄉村振興 慈善光亮行動”,對接河南省森馨電器有限公司為我市194個行政村捐贈價值4.1萬元的光伏路燈;開展“懷化揚州慈善勵志班”招生宣傳,已招收10名家庭困難學生。三是大力打造慈善愛心超市。建成慈善愛心超市4家,榮獲了“2021年湖南省最具影響力慈善項目”;充分發揮慈善超市作用,鼓勵村民通過在脫貧致富、好人好事等評比中獲得“愛心積分”,兌換生活物品,起到基礎社會治理的撬動作用。黔城鎮茶溪村慈善愛心超市榮獲省民政廳“建設‘鄉村慈善愛心超市’助力鄉村振興創新試點項目”。
2、積極推進鄉鎮社工站建設。目前我市已建成社工總站1個,鄉鎮社工站20個,現有專業社工32名、兼職社工2名。一是充分發揮社工力量夯實基層民政基礎。通過部署鄉鎮社工站,解決基層民政工作長期人手不足、手段落后等問題,有效提升了基層社會治理水平。二是廣泛發揮社工作用,推進基層民政工作。圍繞社會救助、養老服務、兒童關愛、社區治理等民政服務事項,廣泛開展社區服務、來訪接待、上門探訪、數據錄入等工作。三是積極延伸服務觸角,提供多樣化專業服務。2021年累計開展各類活動210多場,服務群眾8萬多人次;組織開展“關愛留守兒童、留守老人、留守婦女、困難兒童”等關愛幫扶活動,開展“心理咨詢、隔代教育”等咨詢教育活動,特別是打造“逆風飛翔”項目,籌集資金16.5萬元認領幫扶30名事實無人撫養兒童。四是社工影響力進一步擴大。7月份山西省長治市民政局一行來到我市參觀學習社工站項目建設經驗;9月份“懷化市2021年骨干社工專業能力提升培訓班”在我市開班結業。
二、當前存在的問題
1、不斷提高的民生需求與當前財政保障能力不足的矛盾。加快社會救助制度改革,鞏固脫貧攻堅兜底保障成果,推進低收入群體常態化幫扶,根據省委、省人民政府《關于改革完善社會救助制度的實施意見》(湘辦發〔2020〕25號 )文件要求,困難群眾救助資金實行中央、省、縣三級負責制。低保、特困、臨時救助、殘疾人“兩補”、流浪救助等資金,除上級專項資金撥付外,本級財政資金如按照20%的比例配套,每年約需1000萬元左右。
2、加快養老服務高質量發展與當前市場活力缺乏的矛盾。一是養老基礎設施建設有待完善。實施特困人員供養機構提質改造、大力打造居家和社區養老服務設施等,資金缺口大。二是優化城市養老服務布局,推進養老服務骨干網建設,大力打造日間照料中心,除需要大量資金投入外,更需要加強規劃和用地保障等支持,以及多部門協調配合。三是當前民營養老機構發展滯后。入住率偏低、運營效果不佳,需要在運營補貼、一次性建設補貼上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激發市場活力。
3、推進殯葬改革需要相關政策以及較多資金支持。推行殯葬改革,實施惠民殯葬政策,提倡文明節儉辦喪、生態安葬等各種獎勵補貼,需要財政資金納入預算。建設安江等鄉鎮的公益性公墓、集中治喪場所等殯葬基礎設施,亦需要較多資金保障。為推進我市殯葬改革工作,計劃分三步實施,第一步將市治黔城城區劃為集中治喪區,實行“集中治喪、集中火化、規范安葬”,初步預算落實惠民殯葬政策每年需60萬元,開展殯葬改革每年需工作經費40萬元,共計100萬元需要納入財政預算。?/span>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1、全力以赴推進養老服務高質量發展
一是完善養老基礎設施建設。重點完成區域性安江中心敬老院二期附屬工程,推進盡快驗收投入運營。二是打造養老服務品牌。將區域性安江中心敬老院打造成一所集康復治療、醫療護理、養老服務為一體的示范性養老機構;將社會福利院和未保中心統一運營管理,提質改造為“城市養老”與“未成年人保護”為一體的綜合性福利機構。三是提升農村養老服務水平。大力發展農村互助養老服務設施,深入推進居家和社區養老服務改革試點項目,重點打造5家示范點。四是全面提升養老服務質量。著力實施特困人員集中供養機構提質改造和轉型升級,對基礎設施、人員服務不達標及特困供養人員少的鄉鎮敬老院進行撤并優化,充分發揮區域性敬老院輻射作用,實現集中供養目標。五是積極促進民營養老機構發展。大力發展旅居養老、森林康養等新興業態,落實相關優惠政策,打造洪江市森林康養中心公建民營養老機構,整體提升養老服務水平。
2、乘勢而上推進基層社會治理和服務創新
一是積極申報打造“國家級”社區治理和服務創新實驗區。在2021年的基礎上,優化提煉社區治理和服務創新經驗,積極申報打造國家社區治理和服務創新品牌。二是深入推進“一核四治”基層社會治理體系創建。圍繞鄉村振興戰略,對標深化改革要求,大力推進“一核四治”示范創建,2022年實現全市全覆蓋。三是繼續抓好城市和諧社區和農村幸福社區示范創建工作。充分發揮“3+1+X”村級社會組織作用,全力打造“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鄉村振興示范社區。四是推進完善基層自治。嚴格貫徹落實“三個清單”工作事項準入制度,完善村(居)民自治章程,修訂完善村規民約、居民公約;改進社區“只跑一次”辦事服務,推進社區減負增效,加強農村綜合服務平臺建設,切實為基層減負;深化“亮欄行動”,進一步推進村(居)務公開。
3、創新推進慈善社工和志愿服務融合發展
一是穩步推進慈善事業發展。不斷開拓慈善募捐籌款渠道,充分發揮愛心企業、愛心人士作用,加大慈善宣傳力度,繼續抓好“慈善一日捐”活動。充分發揮慈善第三次分配作用,大力開展“慈善助學、慈善助醫、慈善助困”活動。重點打造慈善品牌項目,增設慈善愛心超市2家,依托愛心超市平臺,加強低收入困難群體常態化幫扶,持續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二是創新推進社工事業發展。抓好社會工作人才建設,圍繞基層社工站(2021-2023)三年發展規劃,推進鄉鎮社工站示范站點建設,積極打造“一站一特色”;大力推進村(社區)社會工作室建設,充分發揮社工專業服務作用,重點彌補民政基層基礎薄弱問題。三是充分發揮志愿者作用。依托鄉鎮社工站,引導志愿者積極開展各類服務活動,充分發揮慈善資源鏈接優勢、社工專業服務優勢、志愿者組織協調優勢,不斷促進慈善社工和志愿服務融合發展。
4、穩妥推進民政重點領域改革,抓好安江骨灰堂建設
一是推進市治黔城城區殯葬改革工作。有序推進市治黔城集中治喪區范圍劃定,有序出臺《洪江市殯葬管理暫行辦法》、《洪江市殯葬改革實施方案》等殯葬改革文件,推進實現“集中治喪、集中火化、規劃安葬”,同時大力開展治喪專項整治。規范殯葬服務機構管理工作,嚴格落實疫情防控、安全生產措施。二是推進安江骨灰堂重點項目建設。結合我市“一市兩城”特殊背景,統籌全市殯葬改革工作,積極推進安江骨灰堂重點項目建設,有序推進選址、環評、可研等前期工作。
5、嚴防死守民生底線,強化社會救助兜底保障
一是強化社會救助兜底保障。重點抓好低保、殘疾人“兩補”重點民生實事,同時不斷加強社會救助制度與扶貧開發政策有效銜接,及時將符合條件的貧困人口按規定程序納入低保或特困人員供養范圍,對因疫情、因災害影響導致基本生活困難且符合低保條件的及時納入保障范圍,確保“應保盡保、應兜盡兜”。同時強化臨時救助作用,對基本生活遭遇突發性、緊迫性、臨時性困難的對象,因子女就學、疾病治療等造成家庭支出較大、正常生活受到影響的對象,及時給予臨時救助。二是不斷推進社會救助制度改革。繼續完善低保、特困、臨時救助、殘疾人“兩項補貼”制度,完善社會救助兜底保障對象救助幫扶長效機制,完善精準認定動態監測機制,完善殘疾照料分級護理機制,完善養老扶幼關愛探訪機制,完善志愿服務聯動機制。三是加強困難群眾生活保障資金監督檢查。緊盯扶貧領域腐敗和作風問題開展專項治理,堅決制止和糾正“優親厚友”、“人情保”、“關系保”等問題,積極營造“公平、公正、公開”的社會救助風氣,全力打造“精準救助”先行區。四是推進部門數據信息共享。進一步健全居民家庭經濟狀況核對機制,加強與人社、稅務、住建、交警、市場監督等部門數據共享。對新增社會救助對象,通過低收入家庭經濟核對平臺核對和“互聯網+監督”平臺比對,提高受助對象認定準確性。
6、全面推進“五化民政”建設,努力提升民政服務水平
一是全面推進“五化民政”建設。積極爭取市委、市政府對民政工作的大力支持,加強部門協調,對照“五化”建設標準,重點抓好民政基礎設施建設;繼續完善養老、殯葬、革命老根據地等基礎設施;完善社會救助兜底保障;完善社會福利制度,充分發揮民政保基本、兜底線、促發展作用,助力全市“兩城三區、融合發展”建設。二是努力提升民政服務水平。加快完成3A等級婚姻登記機關驗收工作,強化窗口服務標準,積極提升婚登服務水平;有序推進我市婚俗改革,逐步實現婚姻登記跨區域通辦。積極推進社會組織規范管理,積極完善社會組織黨建工作體系;完善社會組織服務支持體系,扶持培育更多更優的社會組織,特別是公益慈善類、文體娛樂類、社區事務類、議事協調類社會組織;健全社會組織綜合監管體系,完善“雙隨機、一公開”工作機制,積極打擊非法社會組織和社會組織的非法行為。同時,以規范社會組織、婚姻登記窗口服務管理為契機,全力推進完善各項機關制度,努力打造“三表率一模范”機關。
洪江市民政局
2021年12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