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4-06-18 16:48 信息來源:洪江市農業農村局
洪江市農業農村局屬洪江市財政全額撥款行政機關,內設辦公室、人事股(科教股)、法規股(行政審批服務股)、計劃財務股、鄉村產業發展股(種植業管理股)、農村社會事業促進股、農業機械管理股、農村合作經濟指導股、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股、養殖業管理股十個股室。另參與本次年終核算的還有九個二級機構:農業技術推廣中心、農民素質教育中心、農業信息站、種子管理站、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督檢驗檢測站、農業資源與環境保護管理站、農田建設事務中心、農業綜合行政執法大隊和水生生物保護事務中心。其中農業綜合行政執法大隊和水生生物保護事務中心為新增的二級機構。洪江市農業農村局核定編制116人,實有在職人員102人,離退休人員85人。
主要職能職責:
1、統籌研究和組織實施全市“三農”工作的發展戰略、中長期規劃、重大政策。指導農業綜合執法。參與涉農的價格、收儲、金融保險、進出口等政策制定。
2、統籌推動發展農村社會事業、農村公共服務、農村文化、農村基礎設施和鄉村治理。牽頭組織改善農村人居環境、美麗鄉村建設。指導農村精神文明和優秀農耕文化建設。指導農業行業安全生產工作。
3、研究提出深化農村經濟體制改革和鞏固完善農村基本經營制度的政策建議。
4、指導鄉村特色產業、農產品加工業、休閑農業和鄉鎮企業發展工作。提出促進大宗農產品流通的建議,培育、保護和發展農業品牌。統計綜合農業農村經濟信息,監測分析農業農村經濟運行。承擔農業統計和農業農村信息化有關工作。
5、負責種植業、畜牧業、漁業、農墾、農業機械化等農業各產業的監督管理。指導糧食等農產品生產。組織構建現代農業產業體系、生產體系、經營體系,指導農業標準化生產,引導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和農產品品質改善。負責漁政監督管理。組織協調菜籃子工程。
6、負責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督管理。組織開展農產品質量安全監測、追溯、風險評估、統計綜合農產品質量安全有關信息。
7、組織農業資源區劃工作。
8、負責有關農業生產資料和農業投入品的監督管理。組織農業生產資料市場體系建設。
9、負責農業防災減災農作物重大病蟲害防控和動植物重大疫病防治工作。
10、負責農業投資管理。
11、推動農業科技體制改革和農業科技創新體系建設。
12、指導農業農村人才工作。
13、組織參與農業對外合作工作。
14、貫徹執行上級有關農業綜合開發的方針政策,提出農田建設項目需求建議,承擔耕地質量管理相關工作,參與開展永久基本農田保護。承擔農業綜合開發項目、農田整治項目、農田水利建設項目管理工作。
15、完成市委、市政府和市委農村工作領導小組交辦的
其他任務。
一、一般公共預算支出情況
1、基本支出情況:2023年度我局本年度收入合計15281.91萬元,其中:公共財政撥款15281.91萬元,其他收入0萬元。本年度支出合計15281.91萬元,其中:一般公共服務1906.06萬元,社會保障和就業支出324.52萬元,衛生健康支出61萬元,農林水支出12895.73萬元,住房保障支出94.6萬元。嚴格控制“三公經費”。2023年三公經費公務接待支出8.87萬元,控制在年初預算15萬元內;車輛購置及運行費用支出16.19萬元,控制在年初預算為28萬元以內。三公經費使用嚴格按照中央八項規定,厲行節約的原則,嚴控三公經費支出。
(二)項目支出情況
項目支出為13375.85萬元,其中2023年度預算共有4個項目,合計100萬元。
1、農產品質量安全工作經費20萬元。開展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工作,對農產品進行抽樣檢測等。
2、執法監管工作經費10萬元。用于開展農業行政執法專項活動、法律法規宣傳抓、涉農違法案件查處、農產品質量監管抓源頭、農資經營管理等工作。
3、病蟲害防控經費30萬元。用于開展草地貪夜蛾、柑橘黃龍病等農作物重大病蟲害防控,對鄉鎮病蟲害防治工作進行檢查指導培訓,加強對病蟲害發生、蔓延和危害動態的監測上報工作等。
4、農業生產發展經費40萬元。開展國家耕地保護和糧食安全工作,推動糧油生產綠色高質量發展。組織開展生產技術培訓指導。加強農業品牌建設,壯大水果產業和中藥材產業等農業經濟產業。
二、部門整體支出績效情況
在市政府和市委的正確領導下,在省農業農村廳和懷化市農業農村局的精心指導下,我局以深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為總抓手,堅決抗牢抓實糧食生產重任,嚴格落實上級各項工作部署,不斷改革創新、務實奮進,轉方式,提效益,創特色,有效應對各種“三農”挑戰,各項工作扎實、有序推進,取得較好成效。
(一)農村人居環境明顯改善
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工作有序推進,嚴格落實“首廁過關制”,完成改(新建)農村戶廁2137戶。拆除廢棄房屋、亂建亂搭1658處,清除牛皮癬等非法廣告6071處,新建“微景觀”528處,整治黑臭水體258處,建成小型人工濕地257個,裸露泥土復綠276處,完成托口朗溪村等15個建制村生活污水治理任務。順利舉辦學習浙江“千萬工程”經驗暨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模式(湖南懷化)研討會與懷化市第三季度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打擂臺”會議。“農文旅”深度融合發展取得新進展,將美麗鄉村、農業風光、文化底蘊、紅色基地等緊密結合,按照“鞏固、提質、擴面、爭先”思路,以沅水為軸線,重點著力打造“王家坳—三里—沅城”和“竹山園—巖里—石板橋—下坪—補順”兩條“魅力沅水”和美鄉村示范片,涌現了茶溪橙意農莊、下坪丹霞風貌、沅城休閑旅游度假區、托口露營基地、板橋水源花海、大崇知青小鎮、翁朗溪老山草場等一批網紅打卡地。吸引社會各界人士30萬余人次參觀旅游,旅游收突破2000萬元,村集體經濟收入實現倍增。
(二)糧食產量穩定增長
2023年上級下達我市糧食播種任務面積39.3萬畝(其中大豆0.7萬畝,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0.37萬畝,再生稻0.2萬畝),糧食產量17萬噸。目前我市已完成糧食播面40.43萬畝,總產量17.6萬噸,其中優質稻栽培面積20萬畝、高檔優質稻5萬畝、大豆完成播種面積0.71萬畝、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面積完成播種0.41萬畝。我市2023年夏收油菜17.71萬畝,超額完成懷化市下達17.7萬畝任務面積,夏收油菜總產19188噸,較上年17222噸增加1966噸。雜交水稻制種2.2萬畝。積極實施稻油水旱輪作試點項目,2023年上級下達我市“稻油”水旱輪作項目任務面積1.26萬畝,實際種植油菜面積1.28萬畝。
(三)“菜籃子”實現穩產保供
完成蔬菜播種面積15.9萬畝,總產量27.65萬噸,產值7.29億元,時鮮水果(包括甜西瓜等)面積栽植7.45萬畝,產量7.6萬噸,產值2.06億元。生豬存欄20.28萬頭,出欄30.33萬頭;牛飼養存欄3.2萬頭,出欄1.3萬頭;羊飼養存欄4.31萬只,出欄7.08萬只;家禽存籠251.8萬羽,出籠337.29萬羽。我市年末預計水產品總產量8700噸,比上年同期增長2.35%。養殖面積30485萬畝,其中池塘養殖13680畝,水庫養殖面積13815畝,工廠化養殖14000立方米。
(四)農業品牌建設成效明顯
截至目前全市“二品一標”有效證書46個,其中地標產品7個、綠色食品35個、有機食品4個。其中2023年新增3個,續展5個。2022年黔陽冰糖橙國家農產品地理標志保護工程項目從培優區域特色品種、建設核心生產基地、提升產品特色品質、推進全產業鏈標準化、叫響區域特色品牌、建立質量管控機制等六方面實施完工。投入資金27萬元在全國共計 203 個火車站(其中 116 個高鐵車站),2876 臺高清電視中進行中國百強品牌黔陽冰糖橙廣告宣傳;投入資金14.44萬元在長沙地鐵4號線宣傳我市黔陽藍莓、黔陽黃桃、黔陽金秋梨、黔陽冰糖橙;為打造糧食品牌,舉辦了花樣溪插秧節;順利舉辦中國農民豐收節湖南省洪江市分會場活動;組織懷化恒祺農業股份有限公司參加了第22屆中國綠色食品博覽會暨第15屆中國國際有機食品博覽會,在第22屆中國綠色食品博覽會暨第15屆中國國際有機食品博覽會上貢藍牌藍莓干果榮獲第15屆中國國際有機食品博覽會優秀獎;組織黔陽生態農業公司、橙豐果業公司等相關企業參加第二十四屆中國中部湖南農業博覽會,花洋溪貢米、黔陽冰糖橙獲中部農博會金獎,并爭取到洪江市黔陽生態農業公司在長沙地鐵6號線免費宣傳黔陽冰糖橙的活動;<<愛在黔“橙”>>微電影榮獲“光影湘村”湖南省微電影大賽“金芙蓉獎”優秀作品獎;2023年黔陽冰糖橙榮獲中國果品流通協會、浙江永續農業品牌研究院消費者喜愛果品稱號,品牌價值上升到27.85億元。
(五)經營主體培育力度不斷加大
全市現有美森竹木、雪峰農業、林泉藥業、原匠電子商務等湖南省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4家,懷化市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23家,洪江市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18家,其中省市縣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中包括四上企業14家。創建國家農民合作示范社1家,省級示范農民合作社1家,省級示范家庭農場2家,獲得重點支持的省級農民合作社示范社1家,省級示范家庭農場2家。
(六)農業產業不斷壯大
1.柑橘為主的水果產業不斷發展。全市柑橘種植面積40.62萬畝,預計產量51.5萬噸,全年共完成柑橘品改2.92萬畝,其中高接換種、老園重植及新栽0.82萬畝,大枝修剪、增施有機肥、綜合防控病蟲害等措施進行提質改造2.1萬畝橘園,持續開展“洪華一號”冰糖橙新品種選育及擴繁,新引進2個柑橘品種進行區試栽培,持續抓好400畝示范栽培基地管理。積極組織水果協會、企業參加農博會等各類農產品節會,大力宣傳推介黔陽優質農產品,全力穩定黔陽冰糖橙品牌價值。
2.持續發展中藥材產業。一是突出規模化種植。加強規劃引導、產業布局,依托林泉藥業等規模企業帶動引領,以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種植大戶為主要對象,采取“公司+合作社+基地+農戶”的發展模式,科學規劃,規模種植,中藥材種植面積新增1.5萬畝,全市現有中藥材面積12.8萬畝。二是堅持園區化發展。以懷化國家農科園核心區擴區安江為契機,規劃建設用地3000畝,計劃建設集中藥材等精深加工基地。三是建立多元化合作。深化與高校(科研院所)產學研合作,積極推進林泉藥業與湖南中醫藥大學黃精綜合利用項目、博源藥材與懷化學院天麻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康業藥材與上海攸歸生物科技公司天麻創新平臺建設等平臺項目建設,打通創新鏈條、促進創新發展。以洪江市人民政府名義,聘請曾建國、王煒、張水寒、伍賢進等一批省內知名中藥材專家教授,擔任我市產業發展專家顧問,為我市產業發展提供人才支撐。成功舉辦第八屆“湘九味”中藥材論壇暨湖南雪峰山道地與特色中藥材發展研討會。
3.大力發展雜交水稻制種產業。2023年全市共有雜交水稻制種2.2萬畝,制種組合26個,產量435萬公斤,雜交水稻制種產業總產值0.8億元。持續加強與奧普隆、隆平高科、兆龍農業等公司的合作,有序推進安江農科園千畝雜交水稻制種基地建設。
(七)培訓服務工作有序開展
建立產學研合作機制,與農業院校及科研單位緊密協作,邀請鄧秀新院士、鄧子牛教授、曾建國、王煒、張水寒、 伍賢進等一批知名專家教授來洪開展技術培訓和業務指導,為我市柑橘、中藥材等產業發展提供了有力的技術支撐。扎實開展農民培訓工作,我市各相關職能部門共開辦各類培訓160余期,完成農村實用技能、職業技能等培訓8000余人次,開展2022高素質農民培育回訪300余人次,向懷化市以上各級各類培訓班遴選輸送學員30余人;培養產業發展帶頭人200余名;加強農民素質教育培訓基地建設,依托洪江市農業科學研究所開展標準種植示范和技術培訓推廣,組織柑橘種植戶200余人參與建園、栽植、管培。
(八)農業生態環境治理取得新進展
堅持把好生態環境保護關,著力推進綠色高質高效行動,積極開展農業外來入侵物種實地普查、福壽螺防治滅除等系列工作。推進化肥農藥減量增效工作,全年推廣測土配方施肥84萬畝次、施用有機肥面積10萬余畝、實施水稻和玉米等病蟲害統防統治15萬畝、農作物病蟲害綠色防控45.5萬畝。開展完成我市受污染耕地開展安全利用區入戶調查工作,涉及20個鄉鎮125個自然村,調查總圖斑個數為7526個,圖斑總面積為77914.52畝。針對0.35萬畝嚴格管控區開展退出食用水稻生產,1.83萬畝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區采取相應措施開展耕地安全利用工作,目前已按要求全部完成,等待上級驗收考核。
(九)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到位
積極開展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工作,嚴把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關,全年無農產品質量安全事故發生。2023年,共開展農產品質量安全宣傳活動5次,發放資料4500余份,基地巡查30多次,出動執法人員180人次;定量檢測任305批次,已完成292批次合格率100%,所有批次農產品檢測結果無農殘超標現象。
(十)村集體經濟穩步增長
消除村集體經濟薄弱村87個(任務數87個)。全市211個村集體經營性收入均能達5萬元以上,占比100%;其中5至10萬元的84個村,占比39.81%;10至20萬元的105個村,占比49.76%,30萬元以上的22個村,占比10.43%。
(十一)全面開展“三湘護農”工作
一是開展農村集體“三資”管理突出問題專項整治。二是開展惠農補貼資金突出問題整治。三是開展“非農化”、“非糧化”整治工作。
(十二)項目建設成效明顯
2023年,共向上級主管部門爭取項目22個,已下達項目資金共計10975.5萬元,其中競爭性資金7680.5萬元,普惠制資金3295萬元。完成國家級產業強鎮二期建設計劃申報,綜合農產品倉儲保鮮冷鏈物流園建設項目、國家級良種繁育基地建設項目、長江經濟帶農業面源污染治理項目共3個項目包裝入庫中央預算內投資項目和專項債項目,綜合農產品倉儲保鮮冷鏈物流園建設項目入庫專項債儲備庫項目。
(十三)人居環境真抓實干工作經驗
織密“微網格”,開創共治共享新局面。依法依規、全面展開村(居)民代表工作,整合黨建、綜治、安全生產、森林防火等“微網格”,構建“多網合一、一網統籌”的“綜合網格”。落實微網格“一長兩員”(黨員網格長、衛生保潔員、衛生監督員),對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中微小、易處理問題實時監督和就地解決;對較大、難處理問題建立“發現、反映、解決、反饋”的閉環機制,上下聯動解決。
實施“微改造”,增添和美鄉村新韻味。充分尊重群眾意愿、堅持依靠群眾整治,引導廣大群眾通過“微改造”參與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和鄉村建設。探索“鄉鎮+市屬國企+村集體經濟合作社+村勞務班組”模式,鼓勵鄉村就地組建一支“鄉村振興施工隊”,通過以工代賑吸納農民參與小微項目建設,讓鄉村步步是景、處處有畫。
推行“微積分”,激活全民參與新動能。圍繞農村人居環境整治、鄉村治理、鄉風文明、產業發展等量化村規民約,因村制宜確定積分管理辦法,建立愛心積分超市和“行動換積分,積分兌實物”激勵機制。實行“母親賦能”計劃,舉辦婦女文化集市,激活“她力量”,喚醒農村婦女主體意識,提高農村母親在家政管理、家風培育等方面能力素質,保障家家戶戶做到“八整潔”。
堅持“微投入”,搭建群眾愛鄉新平臺。按照“財政獎補、群眾籌集、社會捐助”的思路,健全多元投入機制,保障建設投入。充分發揮財政資金杠桿作用,堅持財政適當投入,引導群眾籌資籌勞參與和美鄉村建設,由鄉鎮黨委統籌、村黨組織牽頭、逐村建立愛鄉會,設立愛鄉基金,目前,全市各村愛鄉會累計捐款3000余萬元,為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注入發展動能。
培育“微業態”,推進庭院經濟新發展。堅持以農民為受益主體,引導經營農家樂、民宿、農產品加工、采摘園,培育庭院經濟、鄉村休閑旅游等“微業態”。加快推進美麗鄉村和美麗庭院建設,全面改善農村居住環境,拓寬農民增收渠道,進一步提升農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和滿意度,栽下“幸福樹”結出“致富果”,讓農民更富裕、生活更幸福、鄉村更美麗。
三、績效自評結果
經過績效評價組綜合評價:得分94 分,等級為“優秀”。
四、存在的主要問題及原因分析
1、預算編制的準確性有待提高,預算編制與實際支出項目有的存在差異,預算編制不夠準確,年中追加較多,決算數與預算數相差較大。
2、資產管理工作有待進一步加強。一是對有國資產的管理,一定程度上存在“重資金、輕資產,重購置、累監管,重使用、輕績效”問題,對一些超過使用年限或者損壞的資產未能及時申報和處置,導致賬實不一致。二是對各項往來賬清理、清查不夠及時。
五、下一步改進措施
1、加強法規、制度學習,組織相關人員認真學習《預算法》、《事業單位會計制度》、《事業單位財務規則》、《基建財務制度》等相關法規、制度,提高單位領導對全面預算管理的重視程度,增強財務人員的預算意識,堅持先有預算、后有支出,沒有預算不得支出。做到決算與預算相銜接,切實提高部門收支管理水平,結合實際情況,完整、準確地披露相關信息。
2、進一步貫徹落實中央八項規定和湖南省委九條規定,建立本中心三公經費等公務支出管理制度及厲行節約制度,加強經費審批和控制,規范支出標準與范圍,并嚴格執行,嚴格按照《固定資產管理辦法》的規定加強固定資產管理,及時登記、更新臺賬,加強資產卡片管理,對各類實物資產進行全面盤點,確保賬賬、賬實相符。
洪江市農業農村局
2024年6月1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