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0-07-27 09:21 信息來源:洪江市農業農村局
今年以來,面對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在市委、市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和上級主管部門的精心指導下,我局全力以赴的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緊扣打贏脫貧攻堅戰和補齊全面小康“三農”短板重點任務,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為總抓手,以促進農民增收為主線,深化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抓重點,攻難點,較好的完成了各項階段性工作任務,保持農業農村社會經濟各項事業穩定健康發展。
一、主要做法與成效
(一)打贏“阻擊戰”,疫情防控成效顯著。一是加強行業組織領導。成立了洪江市農業農村局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指揮部,指揮部下設六個工作組,統一調度、協同配合、共同推進疫情防控工作落實。印發了疫情防控緊急通知、工作方案、督查方案、應急預案、技術服務等17個涉及疫情防控相關的文件,為疫情防控工作開展指明方向、明確目的、制定措施、提供保障、推動落實。我局充分發揮制度的綜合優勢和農業農村部門的專業優勢,根據職責分工,確保防控責任鏈條無縫對接,形成整體合力。通過個人到機關捐、電子轉賬等方式,組織農業農村系統黨員、干部職工捐款278人,累計捐款金額30608元;組織水果協會發動新型經營主體向武漢捐贈柑橘、豬肉等農產品50噸,折合金額100余萬元;齊心協力營造凝心聚力共克時艱的良好氛圍。二是加強疫情防控部署。為應對新情況、新特點、新態勢,我局進行再動員、再研究、再部署,進一步補短板強弱項,全面加強疫情防控,有序推進復工復產,抓好春季農業生產,堅持疫情防控和農業生產兩手抓、兩不誤、兩推動,以更加過硬的作風、更加堅決的態度、更加有力的舉措,緊張有序扎實推進各項重點工作,努力奪取疫情防控和農業農村經濟發展“雙勝利”。三是加強動物疫病防控。持續做好非洲豬瘟防控工作,加強疫情排查,搞好養殖場環境檢測,嚴厲打擊非法調運生豬行為,做好養殖場消毒和生物安全,嚴格檢疫程序,加大病死畜禽的處置監管工作,做到及時發現及時處理,防治疫病擴散。嚴格動物疫苗物資和免疫臺賬管理,做到應免盡免,確保免疫有效抗體達75%以上,同時加大豬瘟、肺疫、偽狂犬、雞新城疫等常規疫病的免疫密度,提升畜禽對疫病的預防能力,確保無重大動物疫情發生。
(二)緊扣“小康年”,項目攻堅有力推進。一是科學制訂發展規劃。立足洪江市實際,根據布局長遠,現已科學編制好“十四五”農業農村發展規劃,為全市農業農村工作提供智力支撐和決策參考。通過和農業農村部規劃設計研究院聯系,編制出臺《洪江市雜交水稻制種產業發展規劃(2019--2023)》,進一步明確發展目標及產業發展的建設重點,實現雜交水稻制種產業基地規模化、集約化、機械化、標準化、信息化。加快美麗鄉村建設步伐,制定《2020年洪江市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工作方案》、《2020年洪江市農村清爽行動方案》、《洪江市清潔衛生“五佳五差”鄉鎮集鎮和“十佳十差”村莊評選辦法等工作方案》。同時,著力整合現有規劃,實現多規合一,確保規劃的有效對接和可操作性。二是貫徹落實扶持政策。結合鄉村振興戰略總體規劃,逐步完善現有扶持政策,傾斜支持百億產業、糧食生產、菜籃子工程、恢復生豬生產?,F已完成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貸款貼息36戶,營造良好的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發展環境。認真做好耕地地力保護補貼及稻谷補貼數據統計、匯總、系統錄入、資金發放工作。充分發揮農信擔的杠桿作用,進一步擴大信用擔保的業務范圍,加大金融部門對產業的扶持力度。三是狠抓農業項目建設。半年來我局共申報重大項目21個,涉及項目總投資金額達203547.63萬元,其中財政資金104987萬元。目前2020年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項目和2020年農作物重大病蟲疫情防控項目已實質性的啟動;柑橘試驗站主體進入開工建設;2019年高標準農田建設預計6月底完成預驗收工作,7月底全面完工,2020年高標準農田建設已完成項目初步評審;人居環境改善、農業面源污染、優質農產品供應基地、農產品質量安全溯源平臺、農業大數據服務平臺正在有序推進;野生獼猴桃原生境保護區建設現處于掃尾階段。
(三)立足“鄉村美”,環境治理漸入佳境。一是推進人居環境改善工作。以三清一改為整治目標,以五個清爽為落實手段,全面加強農村人居環境整治,聯合市衛健局、市住建局、懷化市生態環境局洪江市分局到各鄉鎮進行“五佳五差”鄉鎮集鎮檢查并進行了打分。二是推進廁所革命工作。及時出臺了洪江市《2020年農村戶用衛生廁所改(新)建實施方案》、《關于調整我市農村改(新)建廁所任務數的通知》,明確我市改廁任務以懷化市生態環境局洪江市分局下達20個村的農村生活污水治理村為重點建設村,其它改廁則結合我市今年脫貧攻堅情況適當納入貧困戶改廁和非衛生廁所戶實施改廁工作;目前,我市2020年2000戶農村改廁任務正在有序的推進。三是推進農業污染治理。積極開展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工作,現已完成了我市嚴格管控區及安全利用區入戶調查工作,核實了18個嚴格管控區點位及137個安全利用區點位現場調查,落實了水分管理、石灰治理、種植業結構調整等治理措施。繼續做好洪江市第二次全國農業污染源普查工作的檔案歸檔,為治理農業污染源提供數據資料。為打贏“藍天保衛戰”和污染防治攻堅戰,有效防止大氣污染,推動空氣質量持續改善,制定了《洪江市秸稈禁燒實施方案》,為做好我市農作物秸稈禁燒工作提供指導。四是推進耕地質量保護與提升。持續開展化肥使用量零增長行動,促進化肥減量增效和農業綠色發展,已推廣測土配方施肥35.75萬畝,已采集土壤樣品13個,開展田間試驗4個,建立減肥增效示范區1個。開展“科學施肥進萬家”活動,進行科學施肥技術指導20多次,因地制宜積極探索減量增效技術模式。繼續對安江鎮太和村水稻土監測點和黔城鎮大馬村中性紫泥田兩個國家級監測點、黔城鎮紅巖山村稻油輪作監測點、10個省級耕地質量監測點、10個土壤墑情監測點的土壤現狀進行定位監測工作,為保護、合理利用土壤,提高地力指導農業生產服務。五是推進畜禽養殖污染治理。結合我市實際,于今年5月制定了《洪江市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整市推進項目實施方案》,為我市畜禽養殖污染治理工作提供了指導。通過畜禽規模養殖場污染治理和畜禽養殖糞污資源化利用的推進,我市畜禽養殖糞污資源化利用到目前為止提高到71%,畜禽規模養殖場糞污資源化利用平均達到76.5%左右。同時,我市大力加強禁養區畜禽污染治理,現已完成畜禽養殖禁養區內所有養殖場的全部退養。
(四)奏好“振興曲”,農業農村加快發展。一是做大特色優勢產業。逐步打造以黔陽冰糖橙為主的“百億”水果產業,重點抓好標準化示范基地建設,著力打造黔城鎮冰糖橙博覽園、安江鎮丑八怪標準化示范園等標準園示范基地。加強新品種新技術試驗示范,開展柑桔新品種集成技術試驗示范園和黔陽冰糖橙省力化高品質栽培示范園的試驗示范。指導洪江市甜甜山果農業開發有限公司制定了2019年農業優勢特色千億產業—洪江市1000畝冰糖橙低產園改造項目實施細則,目前項目已經進行到50%。認真抓好柑橘黃龍病、砂皮病、大實蠅等病蟲的綜合防控,切實做好防災減災工作。開展疫情普查和培訓,加強苗木繁育管理,嚴格產品檢疫,堅決防止疫情傳入我市,積極探索有機肥替代化肥技術模式,推動用地與養地相結合。二是做好生豬產業恢復。根據上級恢復生豬生產各項政策,結合我市實際制定《洪江市恢復生豬生產工作實施方案》,加大生豬產業扶持力度,確保生豬產能盡快恢復。積極組織鄉鎮動物防疫員和規模養殖戶就生豬養殖復產及生物安全知識開展培訓,指導養殖場進行升級改造、消毒凈化,盡快恢復產能、擴大生產。積極引導養殖戶與國內養殖龍頭企業合作,目前,投資在建的生豬標準規模養殖場5家,有6家養殖場和雙胞胎公司簽訂養殖協議,現已發展生豬存欄3.27萬頭,生豬保供形式向好發展。三是做強經營主體培育。支持紅土農業申請洪江市5萬噸出口柑桔加工及配套設施建設項目已成功入庫,總投資5.1億元,現已完成了5月份投資報送。積極申報省級休閑農莊,通過摸底,擬申報群紅農莊為省級五星級休閑農莊,四星級休閑農莊二家。加大龍頭企業申報,經前期調查,今年擬申報省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2家,懷化市級龍頭企業3家,洪江市級龍頭企業5家。四是做優農業品牌建設。在“二品一標”認證方面,新獲證3個,其中有機食品2個(湘佰茶葉、富豐藍莓)、綠色食品1個(金發楊梅),已下發辦證通知4個。計劃認證“二品一標” 10個,其中地標認證黔陽天麻、黔陽已通過省專家評審,地標認證托口生姜已報部中心審核通過待專家評審,有機食品再認證湘佰茶葉、富豐藍莓已完成資料上報,綠色食品認證已組織4家企業參加省內檢員培訓。在品牌建設方面,投資40萬元在央視17臺廣告宣傳黔陽冰糖橙;投資18萬元在全國高鐵站廣告宣傳黔陽冰糖橙;完成了黔陽冰糖橙品牌價值評估資料上報工作;黔陽冰糖橙、黔陽臍橙、黔陽黃金貢柚、黔陽冰糖柚等4個全國名優特新農產品已完成資料申報。
(五)圍繞“惠民生”,農村事業持續優化。一是大力實施產業扶貧項目。我市產業扶貧圍繞產業扶貧項目及扶貧企業主動服務,成立了復工復產調度與服務組,按照“一人一企業”派出復工復產指導員,積極采取措施幫助支持20家扶貧企業復工復產,督促鄉鎮幫助支持村級產業扶貧項目及時復工復產,我市扶貧企業和產業扶貧項目復工復產率100%,幫助解決貧困戶臨時就近務工300余人。制定《關于印發<洪江市2020年產業扶貧工作實施方案>的通知》,為2020年產業扶貧工作的提供指導及措施。目前,市扶貧開發領導小組已下達產業扶貧項目56個,安排扶貧資金2859萬元,項目實施進度40%。二是大力提升農產品質量監管水平。在疫情期間按照主抓大產區、大市場、大超市的原則,定期與突擊聯合執法相結合,有效的防范了蔬菜中毒事件的發生。目前共對市場、超市、基地開展檢測948批次,合格947批次,不合格1批次,總合格率99.89%,上半年各鄉鎮監督抽查共檢測5324批次,合格5320批次,不合格4批次,合格率99.92%。開展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和農產品“身份證”管理體系建設,認真落實農業農村重大創建認定“四掛鉤”工作機制,引導農產品生產者、經營者加強質量安全管理。認真開展農業投入品執法檢查,強化高毒農藥源頭管理,加強農藥殘留監測,規范農藥使用行為。積極開展粵港澳大灣區“菜籃子”基地認證申報,今年有5家農產品生產基地進行了認證申報。三是大力開展技術服務培訓。今年因受“新冠”疫情影響,集中培訓無法實施,為確保春耕不受影響,通過小規模培訓、面對面講解、田間地頭現場指導、電話微信遠程服務等方式,積極開展農業生產技術指導服務,解決技術難題,截至目前,共實地指導農業生產9000余人次,通過網絡、微信、電話等開展線上服務17000余次,幫助農戶解決各類生產技術難題2000多個,開展實用技術培訓4期,共230人?,F已完成2個新建培訓示范基地的摸底工作,并爭取培育其中1家申報為懷化市級培訓示范基地,結合柑橘試驗站建設項目,積極開展項目申報,爭取資金規劃建設農民素質培訓綜合大樓1棟(占地1500平方)。四是大力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2019年高標準農田建設工程預計6月底完成預驗收工作,7月底全面完工;我局抽調精干力量開展2020年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前期踏勘設計工作,現正在組織工作隊伍分赴項目區現場勘察,現已完成項目設計單位招標、初步規劃設計、初步評審。五是大力抓好農機春耕備耕。截至目前,全市完成機耕面積 27.7萬畝,機插面積4.5萬畝,檢修農機具2.36萬臺,開展培訓5場750人次,深入田間地頭指導服務1532人次。六是大力落實農機購置補貼。目前在我市所轄區域、農業從業人員、應補盡補三個方面已實現農機購置補貼全覆蓋,累計使用農機購置補貼資金56.491萬元,補貼機具688臺套,受益農戶670戶,拉動農機投入近600萬元。
(六)提升“優服務”,自身建設突出新擔當。一是毫不放松抓好糧油生產。我局配合市政府辦制定《關于切實做好2020年糧食生產工作的通知》,按照播面40萬畝、總產17.2萬噸的目標任務分解落實到了各鄉鎮。截至目前,已栽插水稻27.8萬畝,播種旱糧11.9萬畝,其中春播玉米6.8萬畝、紅薯3.6萬畝、大豆等其它旱糧作物1.5萬畝。與市財政局聯合制定下發了《2020年支持水稻生產發展的政策措施》,鼓勵發展雙季稻生產,在黔城鎮建設一個400畝左右的雙季稻綠色高產示范片,推廣優良品種、集中育秧、綠色高產高效全程機械化生產技術。以提品質、轉方式、增效益為目的,以綠色發展為導向,全市建成“湘米工程”基地及優質稻基地共20萬畝,促進糧油生產由數量增長向質量提升。2019年在12個鄉鎮42個行政村實施“稻油”水旱輪作試點項目,項目任務面積1.2萬畝,試點項目完成新增冬閑田油菜1.206萬畝,2020年完成夏收油菜15.227萬畝,總產15726.4噸。對全市耕地進行地毯式調查,全面摸清耕地拋荒現狀及底數,我市拋荒耕地面積1725畝,涉及農戶1563戶,截至6月5日,已落實拋荒耕地復耕復種1456.3畝,其中種植水稻405.3畝,種植旱糧927.6畝,種植經濟作物123.4畝。二是全面做好病蟲綜合防控。爭取上級專項資金82萬元用于水稻、柑桔及草地貪夜蛾等病蟲害的綠色防控工作。對農作物主要病蟲的發生情況進行系統監測及普查,及時掌握病蟲發生動態,制定有效控防措施,為全市農作物病蟲防治提供好決策依據,目前共編發農作物《病蟲情報》11期1200余份,張貼農作物公告版《病蟲情報》9期2700余份,印發水稻《病蟲防治通知單》1期1萬余份,編發農作物病蟲防治手機短信9期27萬余條。積極組織開展草地貪夜蛾防控工作,目前市、鄉兩級農技部門共開展草地貪夜蛾防控技術培20余次,培訓人員1000余人次,發放各類資料10000余份,并及時發放應急防控藥劑及性誘監測設備。三是積極推進農業執法行動。半年來,共出動執法人員500余人次,出動車船100余次,對全市鄉鎮所有農資門店、集貿市場進行檢查,切實保護了消費者的合法權益。對安江、黔城、沙灣、托口、江市、巖垅等13個鄉鎮個的128個農藥經營門市部的農藥產品進行了檢查,糾正經營中的不規范行為20余起。在全市20個鄉鎮種子經營點開展了以雜交水稻、雜交玉米種子為重點的種子市場大檢查,共檢查種子經營門店及經營戶105個,糾正種子經營戶的不規范經營行為23次,沒收無證經營雜交水稻種子70公斤,立案查處劣質種子一起,案件正在辦理中。嚴厲打擊私屠濫宰行為,我市由市政府辦牽頭,聯合農業農村、市場管理、公安及各鄉鎮聯合執法,打擊私屠濫宰及非法調運生豬等違法行為,全市共出動執法車輛185臺/次,執法人員894人/次,市場管理部門處理2起“白板肉”案件,無害化處理“白板肉”114公斤,共搗毀非法屠宰窩點22個。強化漁政執法,今年以來,我市多個部門聯合行動,出動巡查人員200余人,巡查船只車輛30余次,共查處電魚案件3起、銷售禁用漁具案2起,案件正在辦理中。拆解違法網具100余付。隨著宣傳的深入及嚴打違法捕撈行動的開展,我市禁漁效果收到了較好的效果。四是開展拖拉機頑瘴痼疾集中整治。積極開展鄉村拖拉機清查,建立變型拖拉機和問題拖拉機清單,140臺變形拖拉機已注銷報廢84臺,減至到56臺,減量達60%,大大超過減量25%的紅線要求;14臺問題拖拉機,已補檢5臺,注銷8臺,1臺因交通事故被法院扣留在安江交警隊,問題拖拉機基本清零,洪江市農機安全生產形勢持續穩定向好。五是繼續深化推進農村改革。堅持把深化農村改革作為推進農村發展穩定的大事牢牢抓在手上,積極擔起農村改革任務,穩步推進了農村改革發展。第一,完成農村土地確權登記頒證后續工作,組織開展承包地確權登記頒證“回頭看”,督促鄉鎮將土地承包經營權證書頒發到農戶手中并將證書發放清冊歸檔;加強與土地確權技術單位對接,協助做好承包地檔案整理,指導鄉鎮組織農戶認真核對證書,查漏補缺,建立臺賬,開展證書糾錯工作。第二,深入推進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指導鄉鎮全面完成年度清產核資工作,確保年度數據真實可靠、內容齊全。第三,加快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截至目前,共創建省級示范社1家,市級示范社3家,全市共發展各類農民專業合作社778家,新增家庭農場5家,登記備案家庭農場達276家,經營面積達12000余畝。第四,做好宅基地改革與管理,加強與國土資源等部門的協調,聯合出臺了《洪江市農村宅基地和集體建設用地房地一體確權登記頒證工作實施方案》;同時對2019年宅基地審批情況進行摸底調查,填寫了《全國宅基地審批情況調度表》并及時進行了上報。六是抓隊伍細管理。積極開展“兩學一做”、“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組織黨員干部集中學習習近平同志系列講話、黨章等,進一步增強黨員黨性意識。加強黨風廉政建設,完善了各項規章制度,規范了項目、資金管理,把權力關進制度籠子。為提升工作執行力,成立督查室與績效考核辦,累計通報違反紀律和工作落實不力的情況23次,通報批評19人,談心談話10人。制定出臺《關于印發貫徹執行民主集中制制度等內部管理制度的通知》,涉及農業農村領域制度34項,及時組織干部職工學習,嚴格規范制度執行,做好源頭的防控工作。加強對二級機構工作實行按季度、量化考核,將所有工作明確到了專人和時間節點推進了工作落實,使黨員干部人人肩上有擔子,個個身上有責任,全局形成了奮發向上、干事興業的良好工作氛圍。
二、存在的主要問題
雖然我市農業農村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績,但也存在不少困難和問題:一是經濟向好的基礎還不牢固,實體經濟運行困難,傳統產業仍在轉型、新興產業尚在培育。二是發展質量和效益有待提高,產業結構不優、三產融合不夠,經營主體與人民群眾的利益聯結機制還不夠。三是影響農業農村發展的因素仍然不少,人才、資本、技術的政策引導體系還不完備,山區用地瓶頸仍然突出。四是農村基礎建設還有不少短板,農田水利建設、設施農業、冷鏈物流等領域還存在薄弱環節。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下一步,我局將緊緊圍繞市委、市政府的工作部署,堅決完成上級主管部門下達的目標任務,全力以赴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用新作為展現新氣象,開創新局面,為推動我市農業全面升級、農村全面進步、農民全面發展,譜寫新時代鄉村振興新篇章。重點主要做好以下六個方面:
一是凝心聚力抗疫情,全カ以赴做好防控。我局將堅決貫徹落實上級決策部署,深刻認識疫情防控的嚴峻性,進一步増強責任感和緊迫感,把各項防控工作做在疫情擴散前,堅決打贏疫情防控人民戰爭、總體戰、阻擊戰。進一步抓
住兩個重點,外防輸入、內防擴散,嚴陣以待、嚴防死守,堅決遏制疫情蔓延和擴散,確保防控措施、重點人群管控、重點部位管控、大型活動管控、預防控制、醫療救治、物資保障、信息報告、輿情引導、履行責任落地落實,提高疫情防控的科學性和有效性,確保人民群眾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
二是聚焦項目大突破,増強經濟發展后勁。繼續堅持把爭資引項作為“發展的第一要務”來抓,突出“圍繞項目轉、盯著項目跑、聚焦項目干”,鎖定目標、倒排計劃、跑表計時,確保干出成效。加快重點項目建設,力爭柑橘試驗站年底完成主體工程建設,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和農作物重大病蟲疫情防控項目年底完成實施,人居環境改善、高標準農田建設、農業面源污染、優質農產品供應基地、農產品質量安全溯源平臺、農業大數據服務平臺等項目按照項目實施方案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野生獼猴桃原生境保護區建設全面建成。
三是凝聚發展大合カ,加快鄉村振興步伐。以百億產業為龍頭,加快柑橘、中藥材產業融合發展精品化發展。加大現代農業產業扶持力度,推進特色農產品的品牌化發展。加快打造柑橘特色產業園和一批標準示范園,積極申報省市龍頭企業。探索“線上下單,線下認種,末端配送”模式,發展“訂單式”農業,優化產銷結構。鼓勵發展休閑觀光農業、采摘體驗農業,加快柑橘試驗站、優質農產品供應基地等項目建設。規范流轉土地的產權交易,建立農村土地流轉平臺。繼續開展“大棚房”清理整治,牢牢守住“農地姓農”底線,堅決遏制農業農地非農化亂象。協助自然資源部門開展農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試點,健全宅基地管理體制機制,完善閑置宅基地和閑置農房政策,加強宅基地數字化管理和信息化建設,推動建立依法取得、節約利用、權屬清晰、權能完整、流轉有序、管理規范的農村宅基地制度體系,為鄉村振興提供制度保障。
四是堅持環境大提升,彰顯美麗鄉村活カ。抓好統籌協調,履行好牽頭抓總職責,督促抓好村莊規劃編制、農村生活垃圾和污水處理、村莊道路建設等工作。搞好清潔清爽行動。開展以“干干凈凈迎全面小康”為主題的清潔清爽行動,開展清潔衛生“十佳十差”鄉鎮集鎮和“十佳十差”村莊評選,鞏固提升“三清一改”成果,實現道路、水域、集鎮、庭院和個人“五個清爽”。開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評估,建立監督管理平臺,健全長效管護機制。實施“千村美麗、萬村整治”工程。持續開展農村愛國衛生運動,積極落實疫情防控要求,加強環境衛生整治,培養愛護環境、講究衛生的良好生活習慣。積極開展美麗鄉村和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示范創建活動,推動鄉風文明。
五是堅持成果大共享,推進民生事業發展。全面推進農村制度改革建設,強化法治宣傳教育,繼續深入開展農業農村領域掃黑除惡專項斗爭、矛盾糾紛排査及信訪案件化解行動,不斷加大安全生產隱患排査整治力度,繼續做好安全生產、食品安全、防汛抗旱等工作,提升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六是堅持有為大擔當,加強農業農村建設。樹牢“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堅決做到“兩個維護”,推進“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常杰化制度化。順應發展新形勢,加快推進農業農村局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建設。聚焦解決問題、破解難題,為企業、群眾、基層排憂解難。堅持干字當頭、實字為要,深入開展大學大調研大抓落實,健全內部管理制度,全面從嚴治理庸、懶、怠現象。強化黨風廉政建設主體責任和“一崗雙責”,提高廉潔自律意識堅持自己過“緊日子”、讓群眾和主體過“好日子”,著力營造職工清正、干部清廉、政治清明的政治生態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