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4-12-20 11:34 信息來源:洪江市沅河鎮政府
今年以來,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下,沅河鎮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錨定“三高四新”美好藍圖,緊緊圍繞“兩城帶動、兩片協同、三區融合、‘三農’提升”目標,統籌高質量發展和高水平安全,著力構建“旅游+產業”的發展格局,為全面推動鄉村振興和高質量發展和美鄉村提供有力支撐,現將有關情況匯報如下:
(一)點燃產業項目“強引擎”,經濟發展穩中向好。一是扎實推動項目建設。緊緊圍繞柏連陽院士在洪調研講話精神,主動探索謀劃沅城村紅色美麗村莊建設,今年為鞏固提升沅城村建設繼續投入項目資金100萬元;協調黔陽生態農業公司投入30余萬元建成沅城百果園,開展各種名優水果種植及新產品的試種培育。二是鄉村基礎建設全面提高。新修290米集鎮排水溝渠,新建400㎡集鎮停車場,改善了集鎮面貌,解決了車輛擁堵問題;為保障群眾出行,在沅河村、富團村、堰橋村主干道安裝路燈150盞,新增富團村白洋坪產業路硬化1.7公里、黔陽坪社區產業路硬化600米;完成沅城村100萬元鄉村建設項目,新增路燈125盞,硬化路面3.5公里。三是招商引資競相發力。新增蔣家灣生態農莊、貽程農業開發有限公司等市場經營主體16個,引導回鄉創業投資近600萬元建設民宿2處,沅小姜、外婆菜等品牌已初具規模;完成安江大畬坪社區業態招商2個。
(二)吹響和美鄉村“集結號”,鄉村振興快步向前。一是保持農業發展良好態勢。落實糧食生產安全的主體責任,全力以赴確保糧食生產,總播種面積15900畝,總產量7000噸,全年我鎮蔬菜瓜果種植面積6900畝,產量7100噸,確保糧食生產能力和播種面積穩定增長,為國家糧食安全貢獻永發力量。二是提升科技服務農業能力。完成品改貢柚和陽光一號120余畝,引進省農科院百合、蘆筍、甜瓜等20余個新品種的種植,并建成20畝沅城村農業科技流轉基地;全年共邀請23名農業領域專家為農技人員、務農群眾答疑解惑,受益人員達百余人次,不僅增強其實踐操作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更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推進農業高質量發展注入“科技力量”。三是脫貧攻堅成果持續鞏固。為確保不出現大規模返貧,今年9月組織開展沅河鎮2024年度防止返貧監測幫扶集中排查工作。全鎮共計排查3776戶,11745人,其中脫貧戶含監測對象576戶1990人,退捕漁民68戶175人。入戶排查3044戶9832人,電話、微信等排查495戶1295人,村級研判235戶614人,新識別突發嚴重困難戶1戶2人。
(三)打贏綠水青山“保衛戰”,生態環境日益改善。
一是美麗鄉村建設持續推進。開展“美麗沅河”植樹行動,沿路種植了喬木、花灌木等品種,對十里村至集鎮防洪堤沿線進行綠化,在集鎮防洪堤沿線種植柳樹300余棵、美人蕉400㎡、常春油麻藤1000余棵、黃花菖蒲200㎡,起到了綠化美化作用。二是堅決執行長江保護戰略。聯合森林公安、農業農村局對全鎮“三無”船只開展集中攻堅清理,動員80人次,拆解船舶13艘、地籠20副,堅決守住生態紅線、筑牢安全底線。三是庭院經濟提升人居環境。堅持市場導向,因地制宜、科學引導村民將房前屋后資源進行整合利用,今年累計發動63戶農戶發展庭院經濟,帶動農戶經濟增收9萬余元,實現了村民就地就近就業,促進了農民增收,改善了鄉村環境,為實現鄉村振興提供了有益探索。
(四)奏響民生福祉“主旋律”,服務水平切實提高。一是不斷增加民生福祉。建立健全社會救助信息網絡化管理機制,推動社會救助政策落實落細,全年來共完成臨時救助30起,累計發放救助金3萬余元;深入開展民政兜底保障,全年來共新增低保對象11戶16人,新增特困對象4戶4人,累計發放低保生活保障金90萬余元、特困保障金56萬余元,做到應保盡保。二是社會事業發展取得進步。深化基層就業宣傳,做到送政策送崗位到人,全年共召開“春風行動”招聘會3場將崗位送至百姓家門口;輸送50余人參加“你就業我服務”洪江市高新區企業用工招聘會,完成用工登記20人任務。三是積極打造家校社共育模式。全鎮推進建設8個家長學校,幫助家長與老師轉變家校教育觀念,促進家校共育水平;摸底困難留守兒童5名,并根據“愛心媽媽”關愛留守兒童慰問活動進行了慰問,共發放了2500元慰問資金。
(五)夯實和諧穩定“硬防線”,生產生活安定有序。一是深入推進安全生產整治。定期組織開展道路交通、消防、防溺水、校園安全等領域專項監督檢查,開展道路交通執勤90次,出動782人次,查處駕駛摩托車和電動自行車未戴頭盔、安裝遮陽棚、駕駛報廢車輛、不系安全帶、未成年人違規騎行等交通違法行為286起,拆除摩托車雨篷15個,罰款4890元,嚴防道路交通安全事故;強化食品安全責任制,開展校園食品安全檢查4次,保障學生“舌尖上的安全”;開展煙花爆竹執法處罰6起,金額達400元;排查安全隱患346起,其中31起為重大安全隱患,目前已全部整改到位。二是社會治理能力持續提升。堅持和發展好新時代“楓橋經驗”,形成領導有力、各負其責、工作協調、運轉高效的矛盾糾紛“大調解”工作格局,今年來成功調解了矛盾糾紛118起,解決群眾急難愁盼問題,推動鄉村治理不斷邁上新臺階,特別是在今年5月,妥善處置了富團村楊某及鄰村朱某的婚戀糾紛,及時平息了雙方因彩禮返還等引發的矛盾升級,有效防止了惡性治安隱患的蔓延;圓滿完成重大節假日及會議期間信訪維穩任務,實現重要時間節點“三零”工作目標;建立信訪常態化工作機制,今年來共受理信訪件4起,及時受理率100%,按期答復率100%,實現矛盾化解在萌芽,問題解決在基層,全年未出現進京非訪事件。三是強化汛期減災救災能力。今年主汛期防汛抗災形勢復雜嚴峻,我鎮提前啟動防汛應急預案,9支防汛救災隊伍提前備勤,共出動人次約1380人次,轉移受災群眾64戶182人,全力守護了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
二、存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
一是以點帶面促發展的瓶頸還沒有突破。各村與沅城村之間的產業連結不夠緊密,沅城村的品牌、技術和客流沒有覆蓋影響到其他村,其他村的農產品尚未進入旅游市場;二是農村集體經濟薄弱。目前8個村(社區)集體經濟體量小、結構單一,內部“造血”功能還沒有激發壯大,導入市場主體的力度不夠,經濟活力不足;三是干部抓經濟、謀發展能力還需提升。鎮村干部長時間忙于社會管理等事務,對經濟建設認識不深、眼界不寬、思路不活、經驗不足,難以滿足當今高質量發展需要,亟需走出去、引進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