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3-12-21 14:55 信息來源:洪江市大崇鄉人民政府
2023年以來,大崇鄉緊密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下,聚焦實現“三高四新”美好藍圖,聚焦實施懷化“五新四城”戰略,緊緊圍繞“兩城兩片、城鄉融合”工作思路,團結帶領全鄉干部群眾奮力闖創干,進鄉道路和集鎮面貌煥然一新,各項工作有序開展,高質量發展邁出堅實步伐。
一、聚焦品牌打造,固成果、促振興
項目建設促發展。把項目建設作為促進發展的第一支撐,始終保持“沒有走在前列也是一種風險”的憂患意識和“今天再晚也是早、明天再早也是晚”的效率意識,超前謀劃、靠前調度,精心培育和引進一批大項目、好項目。2023年全年共開工項目15個,完成投資4384萬元以上。其中,道路建設方面:完成進鄉三級公路建設,并于2023年9月底完成通車;對鄉主干道至大崇鄉中心學校480米道路進行擴寬及油化;赤溪村9組、民主村代溪盤組、盤龍村6.7組“一事一議”共計39萬元道路建設項目已完工;和平村小坳橋頭至王山沖6000米產業路硬化項目已進駐施工;對民主村付家盤組至和平村坪頭坳組50米道路進行擴寬;水利工程方面:完成675.6畝高標準農田建設;小龍江溪流整治項目目前已完成80%,預計2024年1月底完工;完成山塘清淤5處;教育方面:爭取40萬元項目資金建設大崇鄉中心學校運動場提質改造,硬化學校停車位11個,修建標準化籃球場2個;基礎設施方面:完成蘭家村安全飲水建設、1300平方米農貿市場改造升級,市場固定攤位容量由40個增加到50個,增加社會停車位60余個。和平村農網改造重大基礎設施項目預計12月進場施工;新建石板橋村、盤龍村等4個聯通基站;超前謀劃新一年重點項目,策劃儲備重點項目2個、總投資2790萬元。其中2024年擬計劃建設490.09萬元的大崇鄉盤龍村公益性基礎設施建設以工代賑項目。篩選入庫鄉村振興項目30個、總投資735.23萬元。
產業發展促共富。以“打造水果之鄉,爭創名優品牌”為發展宗旨,積極打造特色產業,不斷提升產品品質。著力打造以金秋梨、冰糖柚兩“子”227畝現代化示范園基地,輻射帶動全鄉形成現代化水果種植基地。通過梨花節、采摘節、全梨宴等形式,加強對梨文化、深加工等“軟”資源的挖掘和使用;借助新媒體助農直播等線上銷售,進一步拓寬金秋梨、冰糖柚等農產品銷售渠道。2023年全鄉金秋梨種植面積達2500余畝,總產量達500萬公斤,通過線上銷售200余萬斤;冰糖柚種植面積達6000余畝,年產量1500萬公斤;優質水稻種植面積達1100余畝,年產量44萬公斤。
文旅融合激活力。搶抓懷化旅游“金三角”機遇,立足“紅色+綠色”雙色旅游品牌發展定位,凸顯“這么近,那么美,周末到大崇”地域特色。積極推進知青小鎮等項目建設,目前已完成一期項目建設,集鎮面貌煥然一新,公社食堂、百貨商店、石板橋精品民宿等相關業態運營步入正軌;二期項目已完成招投標,爭取2024年元月完工;梨花節、采摘節、豐收節、知青一日體驗游等節會活動吸引眾多游客,2023年以來接待游客超過1.2萬人次,帶動旅游收入增長63%;
強筋壯骨謀增收。大力發展特色種植、農產品精深加工、儲藏保鮮、物流運輸、文化旅游、電商統銷統購經營模式等經營性項目,實現村集體經濟發展壯大。充分挖掘各村資源,在確保原有增收項目的基礎上,加強對去年新建金秋梨、冰糖柚產業園項目后續管理,將項目分紅、倉庫租金作為2023年村集體經濟新的增長點。截至目前,全鄉7個村村集體經濟收入均超過5萬元,其中石板橋村13.9萬元,和平村9.04萬元,赤溪村7.6萬元。
二、聚焦社會治理,強保障、增亮點
改善人居環境。投入30萬元積極打造石板橋村毛家組示范點。完成旱廁改造342個,整治黑臭污水3個,拆除廢棄雜屋5處,整治裸露土地1處,畜圈23處,開展新風培訓18次,組織評選“道德模范”“最美公益人”84人,更換破舊垃圾桶10個,完成100戶農村用戶廁所改新。
補齊民生短板。常態化開展各類社會救助,新納入低保戶9戶,低保提檔2戶,提至1類1戶,提至2類一戶,辦理臨時救助102例;享受殘疾困難生活補助196人;享受高齡補貼(80歲以上)375人。發放農機補貼107份,共計8.159萬元。完成160名適齡婦女“兩癌”篩查工作。大力實施教育助學計劃,確保貧困家庭義務教育覆蓋率達100%。
筑牢安全防線。切實貫徹落實安全生產“一崗雙責”制度,抓好重點領域風險管控,開展安全檢查42次,責令限期整改8次,簡易程序執法4件。排查重點行業領域27次,發現和消除安全隱患17起。組織開展應急演練、山塘水庫、禁捕退捕巡查20余次,安裝防溺水警示牌20多處,配備應急用長竹竿、防溺水救生圈等30多個。篤行“林長制”,壓實巡村護林責任,未發生重大森林火災,實現林長治。
夯實基層治理基礎。扎實做好信訪維穩工作,嚴格實行領導坐班接訪制度。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走找想促”“四下基層”,有效化解群眾矛盾糾紛5起。深入開展禁毒“六進”宣傳活動,嚴厲打擊涉毒違法犯罪,實現全鄉吸毒人口零增長。
落實糧食安全責任。糧食生產完成育秧1.14萬畝,旱糧播栽5208.7畝,玉米播種2648.1畝,大豆播種180畝,大豆玉米復合狀種植播種134.2畝。組織開展病蟲害防治實地指導20余次、整治假冒偽劣農資化肥行為10次,種植管理實用技術培訓3次。
2024年目標任務和工作安排
2024年大崇鄉將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視察湖南重要講話精神,認真落實省、市、洪江市委全會精神,持續圍繞“一核兩子三突破四并跑”的“1234”發展思路,緊扣知青小鎮發展一個主題;做活金秋梨和冰糖柚兩“子”文章;實現經濟弱村向經濟強村突破、臟亂無序鄉村向宜居宜業鄉村突破、招商引資瓶頸制約向主體優勢密集突破;著力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著力改善民生保障,著力強化社會治安,著力狠抓作風建設等四大面工作,推動大崇鄉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加快建設“經濟強、百姓富、生態美”的現代化大崇新局面。
一、聚力抓牢特色產業,持續推進轉型升級。
堅持“無中生有”“有中生新”,壯大主導產業,加快推動傳統產業向現代產業轉型升級,提質增效。一是鞏固金秋梨產業主線不動搖。在延伸金秋梨產業鏈上繼續做好文章,持續推進大崇鄉金秋梨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引導全鄉金秋梨產業健康蓬勃發展,不斷加大品改研究經費投入,加大招商引資和本土龍頭企業培育力度,爭取建成集種銷、加工、旅游為一體的現代化金秋梨產業體系,穩步將金秋梨產業作為全鄉經濟發展增長主線。二是強化輔線建設不放松。搶抓鄉村振興發展機遇,緊跟全市步伐,將中藥材、柑橘兩個產業作為輔線推動落實。重點發展林下種植經濟模式,在原有石板橋村天麻種植基礎上,持續擴大種植面積,發展林下中藥材標準化種植。以打造高端品質的柑橘產品為市場突破口,著力引導實施優質柑橘品改,打造蘭家村、赤溪村冰糖柚標準化生產基地;三是推進產區建設不停步。按照鄉村發展規劃,農業產業相似區域應結合發展的原則,重點推進優質稻種植、油茶產業兩個產業區域建設。一方面繼續壯大以盤龍、巖腳村為核心的優質稻生產區,在穩定糧食生產的基礎上,深入發展特色優質水稻,加快推廣種植“神農御米”品種,補足高端消費市場需求。另一方面深入推進以赤溪、石板橋、民主村為核心的油茶產業區域建設,加快油茶產業融合發展,形成油茶種植、加工、銷售的產業鏈條。
二、聚力鞏固向好態勢,全力推動高質量發展
抓牢旅游“金三角”發展機遇,立足文旅游資源稟賦優勢,圍繞知青元素、鄉村旅游、鄉村振興、農耕文化,強勢推進“一心三區”IP和“這么近,那么美,周末到大崇”文旅品牌打造。從“建筑設計、文化展示、食品特色、手工藝品、活動體驗”等5個方面入手,全力做好知青文化體驗中心(知青小鎮)、知青時光記憶區(知青陳列館、公社食堂)、知青生活研學休閑區(研學基地、知青旅社、鄉村振興展覽館)、知青農林場風景運動區(砂溪、秋茅坪知青林場、盤龍知青農場)等9個業態打造。探索“村民+村集體+景區”的共生共存、共治共富的發展模式,帶動村民、村集體挖掘閑置庭院、商鋪等,共同做好“旅游+文化休閑、+商貿休閑、+民宿休閑、+露營休閑、+體驗休閑”等創新業態文章,打造“雪峰山下的院子”民宿品牌,與時尚消費、鄉村旅游等深度融合,挖掘知青小鎮景區新“流量密碼”,打造更多沉浸式文旅體驗場景。加強集鎮沿線道路停車和店鋪管理,推動景區化、規范化建設,讓村干部成為旅游管理者,讓村民成為旅游從業者,助力2024年第三屆懷化市旅游發展大會召開。
三、聚力改善鄉村建設,全力推動鄉村振興
一方面,實施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積極爭取上級資金和政策支持,統籌推進農村道路升級改造、農村道路硬化、村莊綠化、幸福屋場等普惠性基礎設施項目。另一方面,持續深化“千萬工程”,著力解決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的重難點問題,對督查到的問題立行立改,切實做好看得見的“面子工程”。鞏固提升廁所、污水、垃圾“三大革命”成果,做好實實在在的“里子工程”。結合鄉村“微改造”行動,打造更多具有各村特色的本土化節點,全面提升村莊面貌。助力打造各美其美、美美與共的宜居宜業和美鄉村。
四、聚力增進民生福祉,全力推動社會事業發展
一是完善公共基礎服務。繼續擴大社保覆蓋面,組織實施好民生救助相關措施,確保上級民生政策不打折扣。加強對留守兒童、婦女、老人等特殊群體的關愛保障。二是倡導文明和諧新風。充分發揮新時代文明實踐站作用,加強農村精神文明建設,推動農村移風易俗,提升群眾文明素養,爭做文明帶頭人。三是創新社會治理機制。創新性踐行新時代“楓橋經驗”,突出源頭治理,推進“四下基層”。深入開展社會治安綜合治理,依法打擊各類違法犯罪行為,持續開展“平安夜巡”、屋場會、普法行動等活動,增強人民群眾的安全感。
五、聚力守護底線防控,有效化解風險隱患
一是切實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切實防止群眾因病因災返貧,嚴格落實好防返貧監測機制、“一戶一畫像”,動態掌握情況;加強農村集體“三資”管理,深化“三湘護農”專項行動;二是切實優化村集體經濟發展模式。持續探索新型農村集體發展新途徑,挖掘各村預留地、溝塘和老學校、老村室等資產潛力,盤活資源實現增收。堅持市場經營理念,加大共富建設力度,做優做強“金秋梨”“冰糖柚”等農特產品區域公共品牌,推動集體收入村村有增長、人人有增收。三是切實強化防范化解風險。時刻警醒保持憂患意識和風險意識,加強重點項目建設、道路交通、建筑施工、食品藥品、學校商超等公眾安全重點領域監管,做好各類隱患排查、矛盾糾紛排查化解,為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社會大局和諧穩定提供服務保障。嚴格落實“河長制”“田長制”,鞏固提升“林長制”,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認真履行“安全生產”屬地管理等工作職責,定期深入開展安全隱患排查整治,堅決遏制杜絕重大事故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