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5-08-13 17:47 信息來源:洪江市茅渡鄉政府
位置·面積:地處洪江市東北部,東鄰群峰鄉,南連雪峰鎮,西鄰安江、岔頭鄉,北與中方縣新路河鄉、袁家鄉接壤??偯娣e56.34平方公里。
歷史沿革: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屬一區(硤洲區),撤區并鄉后,設立茅渡鄉人民委員會,1958年10月公社化時,歸屬硤洲人民公社。1959年8月硤洲分設硤洲、太和兩個公社,隸屬太和公社。1960年7月隨太和公社并入硤洲公社,1961年5月又從硤洲公社劃出,設立茅渡公社管委會。1968年3月17日,由黔革字第04號文件批復,成立茅渡人民公社革命委員會,駐茅渡河。1980年12月,茅渡人民公社革命委員會改為管理委員會。1984年3月,在公社體制改革中,撤社建鄉,建立茅渡鄉人民政府至今。
政區劃分:全鄉轄7個行政村,76個村民小組。
人 口:全鄉2755戶,總人口7897人,其中農業人口6783人,非農人口1114人。
自然特征:地處雪峰山中脈,境內地勢自西南向東北逐步升高,最高點為中心村、灑溪村東部的風廟界,全境屬丘陵低山帶,海拔300~400米,相對高度100米左右,坡度為15~20度。土壤淺黃土為主,宜農、宜林、宜牧。境內地處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屬生物遺傳變異活躍地區。氣候溫和,雨量充沛,年平均氣溫17℃,年平均降雨量1427毫米,相對濕度年平均為82%,年無霜期為298天左右。
資源特點:茅渡自然資源豐富,全鄉農作物播種面積7340畝,其中糧食作物播種面積7100畝。林地面積4196公頃,活木蓄積量12萬立方米,森林覆蓋率65.6%。地下礦藏資源已探明開采的有砂金、金剛石;分布在沅水及其一、二級支流的河床、溪灘地段。輝綠巖儲量豐富,分布于關沖至定坡一帶,呈南北走向。境內溪河縱橫,水能蘊藏十分豐富,二條沅水一級支流深渡江、大平溪分別自關沖溶溪、茅渡仙福橋注入沅水。沅水流經關沖、茅渡、鴨池、中心4個行政村,流長10公里。河流基流量642.69萬立方米。有小水電站4座,分別為顏容村顏容電站、中心村淘金灣電站、關沖村雪源電站和安然電站。
主要產業:茅渡經濟以農業為主,屬農、林、牧、水產綜合發展區。農業生產主要種植水稻、玉米、紅薯、花生、油菜、大豆。林業收入主要來源于出售和加工松、杉、楠竹。油茶為茅渡特產,也是當地傳統產業。全鄉糧食總產量為3488.09噸。生豬出欄1100余頭;禽類出籠26.5萬羽;水產品2.1噸。
交通通訊:全鄉交通便利,村村通公路,全鄉7個村都完成了通暢工程建設,有6個村通農村公交。2021年完成了定坡村芒冬一二組產業路、茅渡村龍船坪組、關沖村大龍形組、定坡村高家洞組等4條組級公路硬化;配合市指揮部,有序推進省道S249提質改擴工程,目前已完成所有的拆遷任務及水穩層鋪設,交通進一步便利。通訊發達,村村有程控電話,通信網絡覆蓋全鄉每個自然村;有線電視收視率達100%。
科教文衛:全鄉農家書屋7個,藏書21000余冊。該鄉有中心小學1所,教學點1個,有教職工23人。該鄉有鄉衛生院1所,有醫務人員14人,有病床20張,設有全科醫療,其中分為內科、外科、婦科、兒科、中醫科、公共衛生7個業務科室;有村級衛生室6個,鄉村醫生5人,具有村級執業資格人員有5人。群眾文化活動蓬勃開展,文化站1個,設在鄉財政文化綜合樓辦公,該樓建筑面積420平方米,其中有一間12平方米的辦公室和42平方米的文化娛樂室。建有8個廣播室,安裝無線調頻廣播8套。運動健身,讀書學習等健康有益的文化生活取代了封建迷信,農民的精神風貌發生了明顯變化。
風景名勝:茅渡山川秀美,古建筑有灑溪古村落,蒙溪口仙福橋。灑溪古村落主建筑規模宏大,建于明清時期。2007年入選洪江市旅游局“洪江市十佳歷史文化暨十佳魅力村”。村內文物現存下來的有重達400多公斤石床,和一對200多公斤重的石墩及少量牌匾。雖世異時移,歷經歲月滄桑,但村落幽深的古巷,高高的磚墻,青青的石板路,仍風雨依舊,見證了古村昔日的繁榮與興盛。茅渡蒙溪口仙福橋建于清光緒十九年(1893)。屬實腹門式拱橋,跨距16米,橋長50米,高15米,橋面凈寬7.5米,為洪江市境內最大的古式石拱橋,被列為市級古建筑。
茅渡地處銅灣電站庫區上游,有得天獨厚的區位優勢,旅游資源具有廣闊的開發前景。灑溪古村落豐富的歷史文化底蘊;仙福橋美麗動人的傳說;境內20余里碧波蕩漾風景秀美的湖光山色,成為人們垂釣休閑、旅游度假的理想之地。隨著省道S249連接線安江至新路河公路的通車,“養在深閨人未識”的茅渡一定會走出深閨,以她獨特的魅力展現在人們面前。